第60章 价格,底线
“这么说,你们两姐妹早就知道了?”
周一诺吐了吐舌头,周一霏道:“我哪一年不是和妹妹一起回来的,今年人家接了我,还请吃了饭,很明白的事啊。”
已经说开了,也就没什么事了。
第二天李默起来,也不觉得陌生,等他洗漱完,和她们一大家子吃了早饭就打道回府了。
总感觉来说,还算行。
对于李默来说,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虽然他们都不知道,但是,就当是陪着周一诺回家了。
照例是初八开工,一切又回到正轨上来。
三月份做完整个部署,这些已经不需要李默来操心多了,他现在,在准备四月份的经济论坛大会的资料。
时不时往市政府跑,与参会人员沟通内容。
因为柳城属于中西部城市,虽然历史悠久,但是本地并没有什么工矿业。
唯一拥有的,就是还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那么这次经济论坛他们选择发表的论述,就是关于像柳城这样的城市如何进行经济发展的一个阐述。
李默不会细节性的东西,他只会大方向。
他给的,就是柳城如何依托自身现有的资源,来拓展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合理,而又赏心悦目的城市建设?
历史人文以及自然旅游业的开发?
重点产业的扶持?
打造属于柳城的核心经济圈?
这些都是议题,可以单独立项,也可以整合在一起,全面发展,李默的意思,全面发展。
城市建设,柳城已经在做了,旅游业的开发,亦已经提升日程,重点产业,目前还没有突出点。
未来是本土崛起还是招商引资,不好说。
最后就是柳城的核心经济圈,李默知道后世的柳城,一南一北两个核心经济圈,发展得相当良好。
在这些基础的东西里面,李默还加入了互联网经济这个概念。
柳城有这个基础,因为晟通物流现在走在了全国其他物流前面,并不是单纯的、相对简单的物流。
而是提出了快递这个核心的东西。
柳城未来两年的交通会大大提速,以晟通为基础,可以作为沟通联系中西部的集散地。
当晟通全国网点覆盖之后,必定会成为互联网经济主体的合作伙伴。
那么,它作为互联网经济的周边支援产业,亦可为柳城经济发展提速。
互联网是大热啊,柳城要是抓住了,起飞是必然的。
实际上,李默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后世的互联网有点脱离实体制造业这个根本,导致后面实体经济萧条。
城市的发展是人,当实体经济受到影响,能够提供给人都岗位变少,城市发展就会变得缓慢。
他重生之后,一直在想,实体和互联网经济是一把双刃剑,谁也离不开谁。
但是如何相辅相成,合力共存呢?
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O2O平台上,肆意挑选自己的商品,然后下单直接靠物流快递送到家门口。
而不愿意宅在家的人呢,还是占大部分。
线上和线下的冲突,归根结底就是价格,这条烂路不能走,李默忽然想明白,自己要在这次经济论坛上说什么了。
价格,底线!
只要守住价格这个底线,实体店和互联网经济是可以并行的。
实体店是体验式销售,然后加服务;线上冲量,宣传,利用集中采购的优势为实体店供货。
两者之间想要实现平衡,就是紧守价格底线。
线上不能因为自己的便捷性,就无限度的将价格拉低,而且,还要做到严格审查,以防出现假冒伪劣的产品。
相反,线下的价格要做到比线上便宜,但是利润要高,因为线下还要提供各种售后服务。
线上的价格,要比线下高百分之十左右,然后,抽取多少作为线下维护线上销售的产品的售后服务费用。
不要说这样做不可取,要知道后来是有成功过的产品做到这个样子。
线上线下共同进退,最终销售规模在第二年打破闻名全球,同时也是销量最大的电子产品烂苹果。
只是当时互联网冲得太猛,很多企业都来不及反应,也看不到最终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而反应慢了。
等所有人意识到这是个问题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去改正。
因为一旦改正,最先改的那个,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损失,甚至这个损失它都承担不起。
市场就是这样,你不动我不动,你一动,我再动,鹿死谁手天知道。
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动,后来就走成了畸形,最终什么时候能够扭转过来,谁也不知道。
那个品牌敢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手机电子产品,国产的并没有什么出名的牌子。
基本上都是进口品牌,国内的叫做山寨。
那么,它做国产品牌,也就无所谓竞争不竞争,线上线下了,总之一个概念,那就是要赚钱。
赚钱的话,不只一头赚,两头都要赚,谁也不能坑谁,不管是线上销售还是线下销售,都是自己工厂运营的。
即便是有代理商,那也得归口到总部营销系统,采取销售规模全国分红制。
多劳多得。
所以,对于李默来说,这个局,他要在经济论坛上,为国家布好,一旦互联网经济的口子放开,没有合理的约束,又会回到之后的老道路上。
因为这一点,就是连搞火互联网经济的杭州马都没有料到。
他做火一个行业,却让本应该充满烟火气的城市,变得寂寥,失去了活力。
之后不管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挽救造出来的这颗毒瘤。
只能任凭所有人挣扎,所有厂家挣扎,寻求另外的变革之路来保住本该良性发展的事业。
不管什么行业,都是建立在经济二字身上的。
没有了循环消费,哪里又会有很活的经济呢?
就好比种在地里的庄稼,如果最后结出的果实卖不出去,或者说价格很低,并不能满足种植的付出,那么,来年还会有人种吗?
如果不种了,那么,农药、化肥还会有人来买吗?
没人种庄稼,也就意味着没有人买农药化肥,农药化肥卖不出去,制造农药化肥的厂子也就活不下去,只好关门倒闭。
这批不种地,因为厂子倒闭的人没有了收入来源,他们又怎么可能产生消费?
没有人消费,不管你什么经济,都是无法发展的。
周一诺吐了吐舌头,周一霏道:“我哪一年不是和妹妹一起回来的,今年人家接了我,还请吃了饭,很明白的事啊。”
已经说开了,也就没什么事了。
第二天李默起来,也不觉得陌生,等他洗漱完,和她们一大家子吃了早饭就打道回府了。
总感觉来说,还算行。
对于李默来说,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虽然他们都不知道,但是,就当是陪着周一诺回家了。
照例是初八开工,一切又回到正轨上来。
三月份做完整个部署,这些已经不需要李默来操心多了,他现在,在准备四月份的经济论坛大会的资料。
时不时往市政府跑,与参会人员沟通内容。
因为柳城属于中西部城市,虽然历史悠久,但是本地并没有什么工矿业。
唯一拥有的,就是还未开发的旅游资源。
那么这次经济论坛他们选择发表的论述,就是关于像柳城这样的城市如何进行经济发展的一个阐述。
李默不会细节性的东西,他只会大方向。
他给的,就是柳城如何依托自身现有的资源,来拓展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合理,而又赏心悦目的城市建设?
历史人文以及自然旅游业的开发?
重点产业的扶持?
打造属于柳城的核心经济圈?
这些都是议题,可以单独立项,也可以整合在一起,全面发展,李默的意思,全面发展。
城市建设,柳城已经在做了,旅游业的开发,亦已经提升日程,重点产业,目前还没有突出点。
未来是本土崛起还是招商引资,不好说。
最后就是柳城的核心经济圈,李默知道后世的柳城,一南一北两个核心经济圈,发展得相当良好。
在这些基础的东西里面,李默还加入了互联网经济这个概念。
柳城有这个基础,因为晟通物流现在走在了全国其他物流前面,并不是单纯的、相对简单的物流。
而是提出了快递这个核心的东西。
柳城未来两年的交通会大大提速,以晟通为基础,可以作为沟通联系中西部的集散地。
当晟通全国网点覆盖之后,必定会成为互联网经济主体的合作伙伴。
那么,它作为互联网经济的周边支援产业,亦可为柳城经济发展提速。
互联网是大热啊,柳城要是抓住了,起飞是必然的。
实际上,李默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后世的互联网有点脱离实体制造业这个根本,导致后面实体经济萧条。
城市的发展是人,当实体经济受到影响,能够提供给人都岗位变少,城市发展就会变得缓慢。
他重生之后,一直在想,实体和互联网经济是一把双刃剑,谁也离不开谁。
但是如何相辅相成,合力共存呢?
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O2O平台上,肆意挑选自己的商品,然后下单直接靠物流快递送到家门口。
而不愿意宅在家的人呢,还是占大部分。
线上和线下的冲突,归根结底就是价格,这条烂路不能走,李默忽然想明白,自己要在这次经济论坛上说什么了。
价格,底线!
只要守住价格这个底线,实体店和互联网经济是可以并行的。
实体店是体验式销售,然后加服务;线上冲量,宣传,利用集中采购的优势为实体店供货。
两者之间想要实现平衡,就是紧守价格底线。
线上不能因为自己的便捷性,就无限度的将价格拉低,而且,还要做到严格审查,以防出现假冒伪劣的产品。
相反,线下的价格要做到比线上便宜,但是利润要高,因为线下还要提供各种售后服务。
线上的价格,要比线下高百分之十左右,然后,抽取多少作为线下维护线上销售的产品的售后服务费用。
不要说这样做不可取,要知道后来是有成功过的产品做到这个样子。
线上线下共同进退,最终销售规模在第二年打破闻名全球,同时也是销量最大的电子产品烂苹果。
只是当时互联网冲得太猛,很多企业都来不及反应,也看不到最终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而反应慢了。
等所有人意识到这是个问题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去改正。
因为一旦改正,最先改的那个,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损失,甚至这个损失它都承担不起。
市场就是这样,你不动我不动,你一动,我再动,鹿死谁手天知道。
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动,后来就走成了畸形,最终什么时候能够扭转过来,谁也不知道。
那个品牌敢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手机电子产品,国产的并没有什么出名的牌子。
基本上都是进口品牌,国内的叫做山寨。
那么,它做国产品牌,也就无所谓竞争不竞争,线上线下了,总之一个概念,那就是要赚钱。
赚钱的话,不只一头赚,两头都要赚,谁也不能坑谁,不管是线上销售还是线下销售,都是自己工厂运营的。
即便是有代理商,那也得归口到总部营销系统,采取销售规模全国分红制。
多劳多得。
所以,对于李默来说,这个局,他要在经济论坛上,为国家布好,一旦互联网经济的口子放开,没有合理的约束,又会回到之后的老道路上。
因为这一点,就是连搞火互联网经济的杭州马都没有料到。
他做火一个行业,却让本应该充满烟火气的城市,变得寂寥,失去了活力。
之后不管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挽救造出来的这颗毒瘤。
只能任凭所有人挣扎,所有厂家挣扎,寻求另外的变革之路来保住本该良性发展的事业。
不管什么行业,都是建立在经济二字身上的。
没有了循环消费,哪里又会有很活的经济呢?
就好比种在地里的庄稼,如果最后结出的果实卖不出去,或者说价格很低,并不能满足种植的付出,那么,来年还会有人种吗?
如果不种了,那么,农药、化肥还会有人来买吗?
没人种庄稼,也就意味着没有人买农药化肥,农药化肥卖不出去,制造农药化肥的厂子也就活不下去,只好关门倒闭。
这批不种地,因为厂子倒闭的人没有了收入来源,他们又怎么可能产生消费?
没有人消费,不管你什么经济,都是无法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