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原因
纳希莫夫要面临的头疼问题不少,不过和德米特里比起来,实在算不得什么。
就在纳希莫夫抓紧时间抢修工事搜集物资的时候,切尔尼希夫的叛军开始向戈梅利方向运动,与德米特里的部队正面接火打响了第一枪。
这一次交战规模不算很大,但引起了德米特里的高度重视。他第一时间赶到了前线,仔细观察叛军的战术战法。
讲实话,叛军让德米特里感到失望,因为他面前的是一群穿着花里胡哨、武器也是五花八门,看上去像大杂烩一般的敌人。
这样的敌人德米特里还是第一次遇见,讲实话他有点想不明白乌克兰的驻军是怎么被这么一群看上去就是乌合之众的家伙击败的,难道乌克兰的军官们都是猪头?
“让炮兵做好准备,”德米特里并没有急于开炮,主要原因是炮弹比较紧张,而且他有意要试试自己的部队究竟是什么成色,干脆就将敌人放近一点再打,他命令道:“装填葡萄弹!”
榴霰弹打人群还是很血腥的,大拇指大小的铁疙瘩打在人体上轻则血肉模糊重则残肢乱飞。那场面不是一般的血腥。
反正李骁看了几眼之后就转过头去懒得看了,因为真没啥好看的,不客气地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除非你是重度血浆爱好者否则还是少看为妙。
不久德米特里也转过头来叹了口气,不过他并不是觉得场面残忍,克里米亚比这更血腥的场面他都见过,这点儿真的不算啥了,他更多的是感叹:“这样一群乌合之众,怎么就让乌克兰二十多万军队一溃再溃呢?”
李骁大概能理解他的感慨,在德米特里这类贵族出身的军官看来,政府军天然就比叛军厉害,不说以一打十以一当五是绝对没问题的。乌克兰本来就有二十多万驻军,以以一当五算,叛军至少得有一百万才能跟乌克兰驻军打个平手。
想要像现在这样一波流赶着叛军到处逃命,不说多了至少得有两百万。
可是现在乌克兰才多少人口,两百万叛军怎么可能存在?
按照德米特里的计算以及了解,乌克兰的叛军撑死了也就是一百二三十万人的样子。
这么“一点点”人怎么就弄得乌克兰那二十多万正规军鸡毛鸭血呢?
你看看刚才的场面,叛军漫山遍野的涌过来,看似人山人海但在他这种军事专家看来却是毫无章法一团乱麻。在冲锋的路上自相践踏死了都不知道多少。
这样的指挥这样的组织,他觉得就是栓头猪来指挥都够了,难道乌克兰那些军官比猪都不如?
德米特里认为俄国的军事教育还不至于差到这个程度,所以他就迷茫了,正规军究竟是怎么输的呢?
李骁倒是能回答他的疑问,政府军怎么输的?很简单,一方面人少确实是个重要原因,千万不要小看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稻草多了也是能压死骆驼的。
更何况乌克兰的驻军分布极分散,几个有限的大城市周围就聚集了七八成的驻军。简单点说,叛乱爆发前基辅一座城市周边就驻扎了差不多近七八万大军,然后哈尔科夫、利沃夫、尼古拉耶夫、敖德萨再各占个两三万,几乎就占据了全部驻军的九成九。
也就是说乌克兰广阔的农村地区其实一片真空,而这场叛乱起势实在太快了,一下就呈现出风卷残云的气势,也就是说在叛乱爆发最初的区域叛军和政府军的实力对比不是五比一也不是十比一甚至有十五比一到二十比一的可能。
这么悬殊的差距政府军当然打不过,再加上叛乱爆发之初乌克兰各级官僚又不甚重视,觉得叛乱不过是癣疥之疾,以为只要派几个大头兵过去吓唬吓唬泥腿子们就老实了。
结果这几个人自然是双拳难敌四手,分分钟就被叛军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这么一来乌克兰广大农村地区为数不多的驻军就毫无意义地被消耗掉了。
这一波反而让叛军获得了大批武器装备,也让叛军的胆子越来越大,因为他们发现政府军真的不过是纸老虎!
这还是第一个原因,其次乌兰诺夫的瞎指挥也是相当的致命。按说事情都大条了赶紧设法灭火啊!可那位依然不是特别在意,乘着叛乱爆发的功夫又刮了一遍地皮,只是派了一两个师的兵力去平叛。
这一两个师虽然人不算特别多,但其实如果能稳扎稳打不说消灭叛军,但遏制形势继续变坏是能做到了。
但这两位师长在接连打败了几路叛军之后又犯了轻敌的毛病,觉得叛军不过如此,于是大胆分兵准备“秋风扫落叶”荡平叛军。
这下就坏菜了,如果他们集中兵力,以他们的实力叛军自然啃不动,可一旦分兵那不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更关键的是平叛部队人太少,之前消灭叛军光复的地盘根本无力控制,他们一走叛军就又杀了回来。
这再加上分兵冒进,很快后路补给线路就被叛军切断,而分散的兵力又一点点被叛军蚕食。不到两个月的功夫,这两个师就被叛军吃得干干净净啥都不剩了。
到了这个时候势头就完全坏掉了,乌克兰驻军兵力本来就有限,又要分兵守备大城市,能拿出来的机动兵力少得可怜,乌兰诺夫又不吸取教训,觉得两个师不够那就上四个师,然后又一次摔倒了在了同一个坑里面。
等这六个师被消耗殆尽他手里头再也没有一丁点机动兵力的时候,还拿什么去平叛?
自然地乌克兰除了大城市之外的其他地区就成了叛军的欢乐海洋。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叛军像滚雪球一样壮大,很快就是大城市都渐渐扛不住了。
随着哈尔科夫市长不战而逃整座城市沦陷,获得了大量武器装备的叛军进一步壮大,初步具备了攻击城市的能力。
而此时此刻乌兰诺夫想的还是怎么刮地皮还是怎么隐瞒消息,后面一败再败那不是太正常了吗?
就在纳希莫夫抓紧时间抢修工事搜集物资的时候,切尔尼希夫的叛军开始向戈梅利方向运动,与德米特里的部队正面接火打响了第一枪。
这一次交战规模不算很大,但引起了德米特里的高度重视。他第一时间赶到了前线,仔细观察叛军的战术战法。
讲实话,叛军让德米特里感到失望,因为他面前的是一群穿着花里胡哨、武器也是五花八门,看上去像大杂烩一般的敌人。
这样的敌人德米特里还是第一次遇见,讲实话他有点想不明白乌克兰的驻军是怎么被这么一群看上去就是乌合之众的家伙击败的,难道乌克兰的军官们都是猪头?
“让炮兵做好准备,”德米特里并没有急于开炮,主要原因是炮弹比较紧张,而且他有意要试试自己的部队究竟是什么成色,干脆就将敌人放近一点再打,他命令道:“装填葡萄弹!”
榴霰弹打人群还是很血腥的,大拇指大小的铁疙瘩打在人体上轻则血肉模糊重则残肢乱飞。那场面不是一般的血腥。
反正李骁看了几眼之后就转过头去懒得看了,因为真没啥好看的,不客气地说就是单方面的屠杀。除非你是重度血浆爱好者否则还是少看为妙。
不久德米特里也转过头来叹了口气,不过他并不是觉得场面残忍,克里米亚比这更血腥的场面他都见过,这点儿真的不算啥了,他更多的是感叹:“这样一群乌合之众,怎么就让乌克兰二十多万军队一溃再溃呢?”
李骁大概能理解他的感慨,在德米特里这类贵族出身的军官看来,政府军天然就比叛军厉害,不说以一打十以一当五是绝对没问题的。乌克兰本来就有二十多万驻军,以以一当五算,叛军至少得有一百万才能跟乌克兰驻军打个平手。
想要像现在这样一波流赶着叛军到处逃命,不说多了至少得有两百万。
可是现在乌克兰才多少人口,两百万叛军怎么可能存在?
按照德米特里的计算以及了解,乌克兰的叛军撑死了也就是一百二三十万人的样子。
这么“一点点”人怎么就弄得乌克兰那二十多万正规军鸡毛鸭血呢?
你看看刚才的场面,叛军漫山遍野的涌过来,看似人山人海但在他这种军事专家看来却是毫无章法一团乱麻。在冲锋的路上自相践踏死了都不知道多少。
这样的指挥这样的组织,他觉得就是栓头猪来指挥都够了,难道乌克兰那些军官比猪都不如?
德米特里认为俄国的军事教育还不至于差到这个程度,所以他就迷茫了,正规军究竟是怎么输的呢?
李骁倒是能回答他的疑问,政府军怎么输的?很简单,一方面人少确实是个重要原因,千万不要小看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稻草多了也是能压死骆驼的。
更何况乌克兰的驻军分布极分散,几个有限的大城市周围就聚集了七八成的驻军。简单点说,叛乱爆发前基辅一座城市周边就驻扎了差不多近七八万大军,然后哈尔科夫、利沃夫、尼古拉耶夫、敖德萨再各占个两三万,几乎就占据了全部驻军的九成九。
也就是说乌克兰广阔的农村地区其实一片真空,而这场叛乱起势实在太快了,一下就呈现出风卷残云的气势,也就是说在叛乱爆发最初的区域叛军和政府军的实力对比不是五比一也不是十比一甚至有十五比一到二十比一的可能。
这么悬殊的差距政府军当然打不过,再加上叛乱爆发之初乌克兰各级官僚又不甚重视,觉得叛乱不过是癣疥之疾,以为只要派几个大头兵过去吓唬吓唬泥腿子们就老实了。
结果这几个人自然是双拳难敌四手,分分钟就被叛军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这么一来乌克兰广大农村地区为数不多的驻军就毫无意义地被消耗掉了。
这一波反而让叛军获得了大批武器装备,也让叛军的胆子越来越大,因为他们发现政府军真的不过是纸老虎!
这还是第一个原因,其次乌兰诺夫的瞎指挥也是相当的致命。按说事情都大条了赶紧设法灭火啊!可那位依然不是特别在意,乘着叛乱爆发的功夫又刮了一遍地皮,只是派了一两个师的兵力去平叛。
这一两个师虽然人不算特别多,但其实如果能稳扎稳打不说消灭叛军,但遏制形势继续变坏是能做到了。
但这两位师长在接连打败了几路叛军之后又犯了轻敌的毛病,觉得叛军不过如此,于是大胆分兵准备“秋风扫落叶”荡平叛军。
这下就坏菜了,如果他们集中兵力,以他们的实力叛军自然啃不动,可一旦分兵那不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更关键的是平叛部队人太少,之前消灭叛军光复的地盘根本无力控制,他们一走叛军就又杀了回来。
这再加上分兵冒进,很快后路补给线路就被叛军切断,而分散的兵力又一点点被叛军蚕食。不到两个月的功夫,这两个师就被叛军吃得干干净净啥都不剩了。
到了这个时候势头就完全坏掉了,乌克兰驻军兵力本来就有限,又要分兵守备大城市,能拿出来的机动兵力少得可怜,乌兰诺夫又不吸取教训,觉得两个师不够那就上四个师,然后又一次摔倒了在了同一个坑里面。
等这六个师被消耗殆尽他手里头再也没有一丁点机动兵力的时候,还拿什么去平叛?
自然地乌克兰除了大城市之外的其他地区就成了叛军的欢乐海洋。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叛军像滚雪球一样壮大,很快就是大城市都渐渐扛不住了。
随着哈尔科夫市长不战而逃整座城市沦陷,获得了大量武器装备的叛军进一步壮大,初步具备了攻击城市的能力。
而此时此刻乌兰诺夫想的还是怎么刮地皮还是怎么隐瞒消息,后面一败再败那不是太正常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