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为鲜卑人追本溯源
为了让鲜卑人从心底里更接受大汉的统治,接受汉文化,最终将鲜卑人同化成为汉人。
刘宇还为鲜卑人追本溯源,言鲜卑人其实与当年的匈奴人一样,都是夏朝时大禹帝的一支。
当年大禹家天下建立夏朝,分封诸子镇守四极,大草原一直到北寒之地都是当年的夏朝北之极,有大禹的一支迁移镇守,加之夏朝被商朝覆灭时,又有一支夏朝遗民进入大草原,因此当年的匈奴人与如今的鲜卑人,严格来说与中原汉人出自一个祖先,都是炎黄后裔,华夏血脉。
这个论断,刘宇当然不会自己告诉鲜卑人,甚至下旨到大草原去直接定论,强行让鲜卑人认同。
而是先令青衣卫密探以私下的形式到大草原上传播开来,让鲜卑人自己认同,最终反过来‘推动’大汉朝廷也认同,只有如此鲜卑人才从内心底深处不会生出抵触的心理。
于是,不知道从那一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以营造中的八个郡城为核心,在大草原百万鲜卑人之中流传,鲜卑人与当年的匈奴人一样,都是夏朝大禹帝的一支。与中原汉人都是一个祖先,炎帝与黄帝的后裔,同宗同祖的华夏血脉。
这个说法,在所有鲜卑人当中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所有鲜卑人都是震惊的,都发懵。
他们,他们鲜卑人竟然是夏朝大禹帝的一支,而大禹帝是中原上古三皇五帝之一,是炎黄的后裔,追本溯源,他们鲜卑人其实与中原汉人一样都是炎黄的后裔,是华夏血脉。
这一刻,所有鲜卑人都像是溺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甭管真相究竟如何,这件事情从传播便是一定的,一定是这样,就是这样,他们鲜卑人与中原汉人追本溯源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血脉。
不怪鲜卑人像是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的心情。
鲜卑诸部被汉军击溃打残,如今所有鲜卑人都成为了汉军的俘虏,在鲜卑人的意识之中,俘虏就等于奴隶,是完全失去希望的,对未来是无边恐惧的。
可是现如今,有言原来鲜卑人与汉人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血脉,那么这就让鲜卑人有了可以与汉人平等的希望,鲜卑人只有得到汉人的认同,才能摆脱俘虏与奴隶的身份,融入汉人之中,甚至成为汉人的一员,享受与汉人同等的待遇。
至于说因为大量鲜卑骑兵战死,大量部落被打散过程中也死了很多人,眼下残存的每一个鲜卑人几乎都有亲人在这场战争之中死去,眼下残存鲜卑人是否就对汉人的仇恨。
这完全是想多了,鲜卑诸部之间也常年争斗,部落之间相互杀戮、吞并、分裂不断发生,每年死的人也不在少数,怎么就没有仇恨。
细细辩论起来,当代游牧民族特别是女子,都以生存为第一目标,依附青壮男子,为青壮男子繁衍子嗣生存,原先的男人死后,如物品一半转而被其子或者其弟‘继承’。亦或者隔两天就嫁给另一个男人,若有子嗣便将子嗣也带去,新嫁的男人会将带去的孩子视如己出,有时候一个草原女子一辈子,前前后后跟了七八任丈夫都很正常,最终养大的孩子,真正的亲生父亲自己都记不得究竟什么时候战死在部落外面了。
如果说原先的部落被别的部落征服,青壮男子几乎死绝,随着命运融入另一个部落,为了生存,当日就嫁给新部落里面的青壮男子,甚至就是杀了她们原本男人或儿子的青壮男人,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一切为了生存,哪来那么多仇恨,跟随与依附强者罢了。
昔年檀石槐统一鲜卑,期间杀了多少人,踏破多少不服从的部落,可有几个鲜卑人仇恨他,还不是视他为天神来尊敬,这就是草原的残酷。
为了生存,追随能够保护自己的更强者,才是草原一直以来的信仰。
大汉闪击鲜卑诸部,短短不到两个月就以前所未有的强大姿态征服了诸部,征服了整个大草原,这就是神一般的强者,是没有希望反抗的,更是值得诸部所有人敬仰与追随。
唯一的隔阂是鲜卑人与汉人身份上的不同,鲜卑人下意识认为他们融入不进汉人之中去,或者汉人不会接纳他们鲜卑人,会将他们鲜卑人终身视作奴隶,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同时,汉人方面也会一直视鲜卑人为蛮夷,下意识抵触鲜卑人,难以与鲜卑人有任何认同,也会致使鲜卑人无法真正融入。
有了鲜卑人原是大禹的一支,跟汉人一样传承自炎黄,也是华夏血脉的说法,这就让鲜卑人与中原汉人之间有了一个可以相互认同的共通点,鲜卑人紧巴着想要汉化,学习汉文化,而汉人也愿意认同开始汉化的鲜卑人。
说来,当年的南匈奴人、乌桓人、羌人、氐人等,还都是刘宇以这样的方式成功汉化的,有了当初成功的典范,刘宇相信现如今的鲜卑人也会很快汉化,打心底里自愿汉化,忘记自己原先鲜卑人的身份,将来大草原上没有鲜卑人,只有同宗同血脉传承的汉人。
随着时间的发酵,越来越多鲜卑人呼吁,希望能重回华夏的大家庭之中,他们拜呼汉天子神武皇帝万岁,供奉当今汉天子神武皇帝为神明。
据说很快鲜卑人的呼吁‘传’都长安城,传到天子耳中,天子大为感动,终于下旨至大草原,允许鲜卑人重归华夏大家庭,不过圣旨也言鲜卑人当尽快学会周礼,汉话,敬孔子,尊道教,与中原汉人礼仪言语衣冠,皆为一家。
与这道圣旨一同传来的,还有天子的口谕,郡守、驻地汉军士兵、差役等不得区别鲜卑人与普通汉民。且城池营造完成后,原鲜卑人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城中与在外放牧,朝廷税收也会远比当初各部落首领更低。
闻得圣旨与口谕内容,大草原之上,百万鲜卑人激动的山呼万岁。同时以无比积极的热情学习汉语,改汉人服饰,融入汉人的热情高涨,更都以此为荣耀,一时之间,整个大草原竟瞬间变得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丝毫看不出刚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大战,甚至有死了男人的鲜卑女子大胆的追求汉军士兵,希望能嫁给汉军士兵为他们繁衍子嗣。
自匈奴时代,甚至更早的时期,这片大草原上的女子都是没有地位的,都是犹如物品一般的存在,为了生存,她们能够被父死子继,兄终弟继,她们做为物品被草原上的男子‘继承’。这便造成了大草原上的女子最是崇拜强者,因为只有强者才能带给她们真正的安稳,而汉军在这些鲜卑女子眼中,便是真正的强者,能够真正保护她们的安全,给她们安稳,值得她们依附。
消息通过青衣卫的情报迅速传到刘宇耳朵里。
鉴于这一点,刘宇鼓励汉军士兵与鲜卑女子通婚,如若有汉军士兵与鲜卑女子通婚,朝廷会在将来营造好的城池当中划拨房舍,以供居住。
在刘宇的种种政策大力推动下,鲜卑人汉化的速度远远超过当初的南匈奴人、羌人、氐人、乌桓人等,相信只要在解决草原驻军粮食供给的问题,这片几乎与汉地十三州差不多大小的大草原便将真正成为大汉疆土的一部分。
……
刘宇还为鲜卑人追本溯源,言鲜卑人其实与当年的匈奴人一样,都是夏朝时大禹帝的一支。
当年大禹家天下建立夏朝,分封诸子镇守四极,大草原一直到北寒之地都是当年的夏朝北之极,有大禹的一支迁移镇守,加之夏朝被商朝覆灭时,又有一支夏朝遗民进入大草原,因此当年的匈奴人与如今的鲜卑人,严格来说与中原汉人出自一个祖先,都是炎黄后裔,华夏血脉。
这个论断,刘宇当然不会自己告诉鲜卑人,甚至下旨到大草原去直接定论,强行让鲜卑人认同。
而是先令青衣卫密探以私下的形式到大草原上传播开来,让鲜卑人自己认同,最终反过来‘推动’大汉朝廷也认同,只有如此鲜卑人才从内心底深处不会生出抵触的心理。
于是,不知道从那一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以营造中的八个郡城为核心,在大草原百万鲜卑人之中流传,鲜卑人与当年的匈奴人一样,都是夏朝大禹帝的一支。与中原汉人都是一个祖先,炎帝与黄帝的后裔,同宗同祖的华夏血脉。
这个说法,在所有鲜卑人当中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所有鲜卑人都是震惊的,都发懵。
他们,他们鲜卑人竟然是夏朝大禹帝的一支,而大禹帝是中原上古三皇五帝之一,是炎黄的后裔,追本溯源,他们鲜卑人其实与中原汉人一样都是炎黄的后裔,是华夏血脉。
这一刻,所有鲜卑人都像是溺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甭管真相究竟如何,这件事情从传播便是一定的,一定是这样,就是这样,他们鲜卑人与中原汉人追本溯源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血脉。
不怪鲜卑人像是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的心情。
鲜卑诸部被汉军击溃打残,如今所有鲜卑人都成为了汉军的俘虏,在鲜卑人的意识之中,俘虏就等于奴隶,是完全失去希望的,对未来是无边恐惧的。
可是现如今,有言原来鲜卑人与汉人是同一个祖先,同一个血脉,那么这就让鲜卑人有了可以与汉人平等的希望,鲜卑人只有得到汉人的认同,才能摆脱俘虏与奴隶的身份,融入汉人之中,甚至成为汉人的一员,享受与汉人同等的待遇。
至于说因为大量鲜卑骑兵战死,大量部落被打散过程中也死了很多人,眼下残存的每一个鲜卑人几乎都有亲人在这场战争之中死去,眼下残存鲜卑人是否就对汉人的仇恨。
这完全是想多了,鲜卑诸部之间也常年争斗,部落之间相互杀戮、吞并、分裂不断发生,每年死的人也不在少数,怎么就没有仇恨。
细细辩论起来,当代游牧民族特别是女子,都以生存为第一目标,依附青壮男子,为青壮男子繁衍子嗣生存,原先的男人死后,如物品一半转而被其子或者其弟‘继承’。亦或者隔两天就嫁给另一个男人,若有子嗣便将子嗣也带去,新嫁的男人会将带去的孩子视如己出,有时候一个草原女子一辈子,前前后后跟了七八任丈夫都很正常,最终养大的孩子,真正的亲生父亲自己都记不得究竟什么时候战死在部落外面了。
如果说原先的部落被别的部落征服,青壮男子几乎死绝,随着命运融入另一个部落,为了生存,当日就嫁给新部落里面的青壮男子,甚至就是杀了她们原本男人或儿子的青壮男人,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一切为了生存,哪来那么多仇恨,跟随与依附强者罢了。
昔年檀石槐统一鲜卑,期间杀了多少人,踏破多少不服从的部落,可有几个鲜卑人仇恨他,还不是视他为天神来尊敬,这就是草原的残酷。
为了生存,追随能够保护自己的更强者,才是草原一直以来的信仰。
大汉闪击鲜卑诸部,短短不到两个月就以前所未有的强大姿态征服了诸部,征服了整个大草原,这就是神一般的强者,是没有希望反抗的,更是值得诸部所有人敬仰与追随。
唯一的隔阂是鲜卑人与汉人身份上的不同,鲜卑人下意识认为他们融入不进汉人之中去,或者汉人不会接纳他们鲜卑人,会将他们鲜卑人终身视作奴隶,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同时,汉人方面也会一直视鲜卑人为蛮夷,下意识抵触鲜卑人,难以与鲜卑人有任何认同,也会致使鲜卑人无法真正融入。
有了鲜卑人原是大禹的一支,跟汉人一样传承自炎黄,也是华夏血脉的说法,这就让鲜卑人与中原汉人之间有了一个可以相互认同的共通点,鲜卑人紧巴着想要汉化,学习汉文化,而汉人也愿意认同开始汉化的鲜卑人。
说来,当年的南匈奴人、乌桓人、羌人、氐人等,还都是刘宇以这样的方式成功汉化的,有了当初成功的典范,刘宇相信现如今的鲜卑人也会很快汉化,打心底里自愿汉化,忘记自己原先鲜卑人的身份,将来大草原上没有鲜卑人,只有同宗同血脉传承的汉人。
随着时间的发酵,越来越多鲜卑人呼吁,希望能重回华夏的大家庭之中,他们拜呼汉天子神武皇帝万岁,供奉当今汉天子神武皇帝为神明。
据说很快鲜卑人的呼吁‘传’都长安城,传到天子耳中,天子大为感动,终于下旨至大草原,允许鲜卑人重归华夏大家庭,不过圣旨也言鲜卑人当尽快学会周礼,汉话,敬孔子,尊道教,与中原汉人礼仪言语衣冠,皆为一家。
与这道圣旨一同传来的,还有天子的口谕,郡守、驻地汉军士兵、差役等不得区别鲜卑人与普通汉民。且城池营造完成后,原鲜卑人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城中与在外放牧,朝廷税收也会远比当初各部落首领更低。
闻得圣旨与口谕内容,大草原之上,百万鲜卑人激动的山呼万岁。同时以无比积极的热情学习汉语,改汉人服饰,融入汉人的热情高涨,更都以此为荣耀,一时之间,整个大草原竟瞬间变得生机勃勃,喜气洋洋,丝毫看不出刚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大战,甚至有死了男人的鲜卑女子大胆的追求汉军士兵,希望能嫁给汉军士兵为他们繁衍子嗣。
自匈奴时代,甚至更早的时期,这片大草原上的女子都是没有地位的,都是犹如物品一般的存在,为了生存,她们能够被父死子继,兄终弟继,她们做为物品被草原上的男子‘继承’。这便造成了大草原上的女子最是崇拜强者,因为只有强者才能带给她们真正的安稳,而汉军在这些鲜卑女子眼中,便是真正的强者,能够真正保护她们的安全,给她们安稳,值得她们依附。
消息通过青衣卫的情报迅速传到刘宇耳朵里。
鉴于这一点,刘宇鼓励汉军士兵与鲜卑女子通婚,如若有汉军士兵与鲜卑女子通婚,朝廷会在将来营造好的城池当中划拨房舍,以供居住。
在刘宇的种种政策大力推动下,鲜卑人汉化的速度远远超过当初的南匈奴人、羌人、氐人、乌桓人等,相信只要在解决草原驻军粮食供给的问题,这片几乎与汉地十三州差不多大小的大草原便将真正成为大汉疆土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