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城外迎战
“大人,大量清军兵马集结在赣州,末将从赣州潜伏回来之时,清军已经准备南下。末将估计在此时,清军兵马已经到了韶州府,请主公尽快准备抵挡清军!”
化装成为乞丐的陈泽从赣州逃出来,乘坐船只从珠江水道支流南下。他一个人单独行走,又是走水道,比清军更快抵达广州城。
他回到广州城第一件事就是通报郑成功,让郑成功小心整顿兵马,随时迎击清军。
“立即快马飞报陈子壮、陈邦彦,要求他们只留一部分兵马继续攻城略地,大部队即刻回师广州城。”
郑成功派人到各地召集兵马,他相信陈子壮和陈邦彦哪怕还不是自己的部将,只要他们以大局为重,一定会设法回师。
郑鸿逵、洪旭、甘辉等将领如临大敌。
收复广州府、肇庆府,清兵肯定会大举进行反扑,没想到清军集结的速度不慢。
他们看向带领他们收复广州府的郑成功,后者的声望已经足以让以前郑芝龙的旧部臣服。
“这次我们主动出城迎击,抗击清军。”
郑成功不打算困守广州府,而是期望在通过在野外会战的方式消灭南下的清军。
他打算验证自己建立的四大军镇的实际作战能力,让他们通过战斗洗礼成为一支常胜之师。
“我们真的可以在野外打败清军?”
一些部将对于郑成功主动出场迎击清军的行为感到担忧。
有广州府的城墙放着不用,反而出城在清军擅长的领域与清军作战,这不是避长就短么?
“只有在野战中击败清军,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士兵从此不再畏惧清军。而且这不是真正的清军主力,他们只是一群背叛者。李成栋、金声桓、高进库这些人只有面对自己人的时候才像是一条恶犬,而在对他们的八旗主子之时,却一败涂地。”
郑成功的话让畏惧清军的部将们放松了不少。
是啊,他们面对的只是一群背叛了朝廷、曾经与他们同朝为将之人。
在清军的铁蹄下,李成栋、金声桓选择了投降,他们不过是一群败犬,战斗力不一定能比得过原先的郑家军。另外这段时间郑成功都有在好好训练兵马,郑家军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的郑家军有火绳枪3000支,两千斤以上的红夷大炮10余门,还有其他小炮土炮几十门,何必要畏惧与清兵在城外野战?
这是一次冒险。
赢了郑家军就有出城与清军作战的勇气,输了可能就像是明末辽东边关守军一样只能坚守城墙,而不敢与清军在平地上厮杀。
再好的火器也要士兵有勇气使用才行,丧失士气的士兵给他们再好的火器也无济于事。
郑成功决议出城迎击清军,广州城立刻行动起来。
郑家军经过改制,有四大军镇12000人的主力。
与清军相似,1.2万人只是主力。除了主力,在爆发战争的时候还会在城中招募大量的辅兵和杂役为主力服务。
几匹快马从各个城门疾驰而出,分别向琼州、梧州方向疾驰,通知陈邦彦、陈子壮二路义军。
郑成功要率领主力出城作战,但是他考虑到广州府的乡绅很有可能在他战败后拒绝让他进城,于是他临时招募一支万人城防军,以郑鸿逵的部将萧拱宸为守城将军,同时让阵亡的义士张家玉的部众为核心,牢牢控制广州城的各个城门。
按照郑成功的计划,最好的情况是在城北一带击溃清军,擒杀李成栋、金声桓等叛将。
如果战败,则退入广州城固守,利用水路优势积攒火器,而后等待陈邦彦、陈子壮回师,合击围城清军。
最糟糕的情况是广州府被清军攻陷,那么郑成功只能利用水师的优势逃走,到海外寻找机会卷土重来。
有工业系统的存在,他相信即使是逃到南洋,他也可以随时卷土重来。
“清军即将南下,所有剪掉辫子的人都要人头落地,所以我们只能万众一心,将他们彻底从广东布政司驱逐出去!”
郑家军的将士亲自在广州城大街小巷招募辅兵、城防军。
在郑成功的指示下,郑家军于全城搜集旧炮、火炮、箭矢、煤炭、木柴等一切有用的战略物资,用于坚守广州城。
清军想要从韶州到广州,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足够郑成功进行相对充裕的准备。
郑成功主要是在训练部众,其次是监督广东机器局、纺织局、长洲岛船坞等大工程。
内政则有卢若腾、王忠孝文官帮忙照看。
郑成功让他们摊丁入亩,同时组织流民到山区种植番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作为主要作物的补充。
番薯、土豆、玉米可是养活了不少人,后世还有些人在粮食危机的时候极力推崇这些作物。
对于水热条件比较好的岭南来说还比较合适,至于极北的西伯利亚地区,可能就无法通过种植这些作物来解决粮食危机了。
张石宝仍然每天送饭给他。
在广州城一处巷子里,思明郡主被安排在此处居住,还有张石宝也在此地。不过她此时不在庭院里面,而是在广东纺织局准备给郑家军部众的帐篷等物资。
郑成功安排几个士兵看守庭院。
“喂,我听说清军南下,想要攻打广州城,是吗?”
思明郡主揪住庭院外面护卫的衣服,大眼睛瞪着向他询问。
士兵答道:“是的,郡主大人,清军随时有可能南下攻打广州城。请您安心待在城中,我们主公会保护您的安全。”
“我也想去参战……”
“郡主不要开小人玩笑,您的身份贵重,上沙场打仗是男人的事情。”
护卫在门口堵着,不让思明郡主出去。
开玩笑,且不论对方是郡主的身份,单单是性别和年纪就不行。他们郑家军和广州府乡勇们是有手有脚的大老爷们,若是沦落到让小郡主上战场,估计是穷途末路了。
思明郡主无法出去,她只好祈愿:“希望尽快打败清军,郑将军才能去救我父王。”
化装成为乞丐的陈泽从赣州逃出来,乘坐船只从珠江水道支流南下。他一个人单独行走,又是走水道,比清军更快抵达广州城。
他回到广州城第一件事就是通报郑成功,让郑成功小心整顿兵马,随时迎击清军。
“立即快马飞报陈子壮、陈邦彦,要求他们只留一部分兵马继续攻城略地,大部队即刻回师广州城。”
郑成功派人到各地召集兵马,他相信陈子壮和陈邦彦哪怕还不是自己的部将,只要他们以大局为重,一定会设法回师。
郑鸿逵、洪旭、甘辉等将领如临大敌。
收复广州府、肇庆府,清兵肯定会大举进行反扑,没想到清军集结的速度不慢。
他们看向带领他们收复广州府的郑成功,后者的声望已经足以让以前郑芝龙的旧部臣服。
“这次我们主动出城迎击,抗击清军。”
郑成功不打算困守广州府,而是期望在通过在野外会战的方式消灭南下的清军。
他打算验证自己建立的四大军镇的实际作战能力,让他们通过战斗洗礼成为一支常胜之师。
“我们真的可以在野外打败清军?”
一些部将对于郑成功主动出场迎击清军的行为感到担忧。
有广州府的城墙放着不用,反而出城在清军擅长的领域与清军作战,这不是避长就短么?
“只有在野战中击败清军,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士兵从此不再畏惧清军。而且这不是真正的清军主力,他们只是一群背叛者。李成栋、金声桓、高进库这些人只有面对自己人的时候才像是一条恶犬,而在对他们的八旗主子之时,却一败涂地。”
郑成功的话让畏惧清军的部将们放松了不少。
是啊,他们面对的只是一群背叛了朝廷、曾经与他们同朝为将之人。
在清军的铁蹄下,李成栋、金声桓选择了投降,他们不过是一群败犬,战斗力不一定能比得过原先的郑家军。另外这段时间郑成功都有在好好训练兵马,郑家军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的郑家军有火绳枪3000支,两千斤以上的红夷大炮10余门,还有其他小炮土炮几十门,何必要畏惧与清兵在城外野战?
这是一次冒险。
赢了郑家军就有出城与清军作战的勇气,输了可能就像是明末辽东边关守军一样只能坚守城墙,而不敢与清军在平地上厮杀。
再好的火器也要士兵有勇气使用才行,丧失士气的士兵给他们再好的火器也无济于事。
郑成功决议出城迎击清军,广州城立刻行动起来。
郑家军经过改制,有四大军镇12000人的主力。
与清军相似,1.2万人只是主力。除了主力,在爆发战争的时候还会在城中招募大量的辅兵和杂役为主力服务。
几匹快马从各个城门疾驰而出,分别向琼州、梧州方向疾驰,通知陈邦彦、陈子壮二路义军。
郑成功要率领主力出城作战,但是他考虑到广州府的乡绅很有可能在他战败后拒绝让他进城,于是他临时招募一支万人城防军,以郑鸿逵的部将萧拱宸为守城将军,同时让阵亡的义士张家玉的部众为核心,牢牢控制广州城的各个城门。
按照郑成功的计划,最好的情况是在城北一带击溃清军,擒杀李成栋、金声桓等叛将。
如果战败,则退入广州城固守,利用水路优势积攒火器,而后等待陈邦彦、陈子壮回师,合击围城清军。
最糟糕的情况是广州府被清军攻陷,那么郑成功只能利用水师的优势逃走,到海外寻找机会卷土重来。
有工业系统的存在,他相信即使是逃到南洋,他也可以随时卷土重来。
“清军即将南下,所有剪掉辫子的人都要人头落地,所以我们只能万众一心,将他们彻底从广东布政司驱逐出去!”
郑家军的将士亲自在广州城大街小巷招募辅兵、城防军。
在郑成功的指示下,郑家军于全城搜集旧炮、火炮、箭矢、煤炭、木柴等一切有用的战略物资,用于坚守广州城。
清军想要从韶州到广州,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足够郑成功进行相对充裕的准备。
郑成功主要是在训练部众,其次是监督广东机器局、纺织局、长洲岛船坞等大工程。
内政则有卢若腾、王忠孝文官帮忙照看。
郑成功让他们摊丁入亩,同时组织流民到山区种植番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作为主要作物的补充。
番薯、土豆、玉米可是养活了不少人,后世还有些人在粮食危机的时候极力推崇这些作物。
对于水热条件比较好的岭南来说还比较合适,至于极北的西伯利亚地区,可能就无法通过种植这些作物来解决粮食危机了。
张石宝仍然每天送饭给他。
在广州城一处巷子里,思明郡主被安排在此处居住,还有张石宝也在此地。不过她此时不在庭院里面,而是在广东纺织局准备给郑家军部众的帐篷等物资。
郑成功安排几个士兵看守庭院。
“喂,我听说清军南下,想要攻打广州城,是吗?”
思明郡主揪住庭院外面护卫的衣服,大眼睛瞪着向他询问。
士兵答道:“是的,郡主大人,清军随时有可能南下攻打广州城。请您安心待在城中,我们主公会保护您的安全。”
“我也想去参战……”
“郡主不要开小人玩笑,您的身份贵重,上沙场打仗是男人的事情。”
护卫在门口堵着,不让思明郡主出去。
开玩笑,且不论对方是郡主的身份,单单是性别和年纪就不行。他们郑家军和广州府乡勇们是有手有脚的大老爷们,若是沦落到让小郡主上战场,估计是穷途末路了。
思明郡主无法出去,她只好祈愿:“希望尽快打败清军,郑将军才能去救我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