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九章 大雪
双方的这一次相互炮击,从十月十七日中午开始,直打到十月十九日傍晚天降大雪才宣告结束,前前后后持续了三天。
三天的时间里,清虏的重炮轮番对城轰击,不仅击毁了镇江堡西门汤山门上的城楼,而且将镇江堡西门外瓮城与西城墙打的坑坑洞洞遍体鳞伤,同时也给在城楼下瓮城里严阵以待的火枪手掷弹兵们造成了一些伤亡。
但是清虏三天的炮击过后,镇江堡城的西门瓮城与西城墙依然巍峨挺立,版筑夯土包以砖石的城墙,也没有哪一处即将洞穿或者垮塌的迹象。
与此相应的是,杨珅指挥征东军重炮营在城头上进行的反击,也给进入围城长垒一再抵近开炮的清虏炮阵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清虏炮营与杨珅炮营使用的重炮,都是清虏盛京铸炮厂铸造的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双方重炮的材质、长度与口径,都是同一规格,一模一样的。
因此,单就重炮本身的品质与射程而言,谁也不比谁强多少,谁也不比谁差多少,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过去几年间清虏重炮在攻击明军城堡时一直占有的绝对压倒优势的局面,在镇江堡城这一战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然了,在持续三天的双方炮战当中,清虏炮营的数量优势依然存在,几乎是镇江堡西城部署的重炮数量的两倍。
按理说,杨振这次突袭镇江堡之前,从旅顺口出发的时候,就命船队随军携带了四十门重炮一起北上,等他进入镇江堡城以后,又从金玉奎那里收获了十门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
这么算下来的话,杨振的军中,如今当有多达五十门重炮才对,如果加上仇震海船队原来就装备在船上的一些重炮,那么至少在重炮的数量上面,杨振守城一方应该占有一定优势的。
然而战争是复杂的,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在夺下镇江堡城以后,跟随杨振前来的大批水师船队并不能完全上岸作战,为了让水师战船在江面巡弋时发挥炮火支援作用,杨振将其中的十门重炮和数十门冲天炮,调拨给了林庆业、俞亮泰和仇震海等人的船队使用,装备起来了数十艘具备强大火力的大型炮船。
这样一来,五十门重炮,最后装备到镇江堡城内的,就只有四十门了。
事实上,一个规模有限的镇江堡城,装备了四十门重型红夷大炮,也够可以了,至少在大明朝其他城池防御中,这样的强大防御火力是不多见的。
可是即便如此,镇江堡东西城一分配下来,就又捉襟见肘了。
炮战开始之后,倒是有人提议杨振将部署在东城的重炮,调到西城这边来集中使用,但是杨振否决了这个提议。
由于进入十月中旬以后,小雪节气临近,气候日益寒冷,鸭江江面随时可能结冰,负责东城防御的仇震海,已经开始建议俞亮泰统领水师船队分批退往江口方向驻泊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振也不敢轻易将原本分布在东城的重炮集中到西城去。
且不说重炮太沉,下城上城移动不易,就单说鸭江一旦结冰封冻,水师船队一旦不得已全数退往江口一带驻泊的话,东城还要不要了?
这就是城池防御一方的劣势,也是防守一方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不得不付出的一个代价。
当然了,在炮战之中,防守一方也不是没有优势。
杨珅重炮营的劣势是,重炮分布相对分散,且难以集中使用,当清虏炮营攻击西城的时候,东城的重炮不起作用,他只能以西城城头的重炮反击,重炮数量处于劣势。
但是守城一方毕竟居高临下,使用同样的重炮,使用同样的弹重,其射程却可以比清虏打得更远。
再加上杨珅的重炮营,使用的是金海镇旅顺北城弹药厂精加工的颗粒化火药,其品质和威力比清虏汉军炮营习惯于使用的一般黑火药要强大得多了。
这样的两个优势叠加在一起,使得杨珅指挥的重炮射程,不论是最大射程,还是有效射程,都比清虏炮营耿仲明孔有德部指挥的重炮射程多出了好大一截。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当杨珅在镇江堡西城上指挥重炮开火反击之后,迫使进入围城长垒内抵近炮击的清虏炮阵一退再退。
以至于清虏炮营重炮虽多,但是对镇江堡西门瓮城和西城墙的威胁却大为降低,轮番轰击了三天,除了意外轰塌了高高耸立的西门城楼之外,并没有对西城墙造成致命破坏。
与此相应的是,清虏的重炮阵地,由于一字排开并集中使用重炮的缘故,在双方炮战停止之前,他们先后被镇江堡城上杨珅指挥的重炮两次击中,除了伤亡一批炮手,还损失了两门重炮。
清虏天佑助威大将军的炮身,虽然皮糙肉厚,属于铜铁合铸的材质,但是只要被同类重炮高速飞行的硕大实心铁弹击中,它也一样是轻则变形,重则开裂,当场就得报废。
如果不是十月十九日傍晚恰逢天降大雪,黄台吉的旨意传来,命令耿仲明、孔有德二王停止重炮攻城,并将炮阵撤出长垒,那么接下来清虏炮阵上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重炮被杨珅的炮营击中而报废。
当然了,黄台吉才不会担心这种问题,他之所以下令停止炮击,不是因为镇江堡城头的重炮射程比耿孔二人麾下重炮的射程远,更不是因为自军已有两门重炮被击中,而是因为十九日天降大雪,他判断镇江堡东边的鸭江水面即将在近日结冰。
“范先生果然是学识渊博神机妙算啊,早料到了近来数日,天气酷寒,将有风雪。呵呵,今日果然风雪来了!”
镇江堡城西北十多里外五龙山东南尽头,清虏大营正中,黄台吉的金顶大帐里,同时点着好几个红通通的炭盆,大帐外风雪如狂,大帐内却温暖如春。
黄台吉的心情显然不错,叫来了几个心腹近侍人物,陪着他一同进膳,范文程,刚林,图赖,刚阿泰,皆在其列。
“这正是我大清得天庇佑,我皇上天命在身的原因所致,奴才岂敢贪天之功?主子爷谬赞奴才了。”
黄台吉率军抵达镇江堡一带的时候,时令早过了立冬,按节气早就该有降雪了,他范文程原是辽阳城里的汉家读书人,岂能不知道这点常识?
虽然汉家二十四节气之说,放到关外的辽东地区常有不准的时候,但是这些年来,辽东的天候对比二十四节气只会提前,很少延后。
今年天候异常,立冬未降大雪,已经让他有点觉得自己失算了,此时黄台吉夸他算的准,他自然不敢居功。
“嗯,范先生说的没错。我大清若非得天庇佑,又怎能统一海西,征服李朝,平定蒙古,创下如此基业呢!”
黄台吉见范文程将有利于他的天气归功于大清得天庇佑,他的心里十分受用,当下点了点头,对范文程的话表示认可,随后又说道:
“今日风雪肆虐,滴水成冰,鸭江封冻,指日可待,彻底封堵围死镇江堡杨振兵马的目的,即将达成。
“且我大军重炮轰击镇江堡西城门西城墙已经三日,朕闻其西门城楼崩塌,西门瓮城与西墙损毁严重。既然适逢大雪,也可以停一停了。”
黄台吉说完这些,放下手上的酒杯,面色一肃,目视范文程,说道:“也是时候,派人去见见杨振了。范先生以为,朕派何人前去劝降较为合适?”
黄台吉问的这个问题,是比较不好回答的,虽然今天黄台吉的金顶大帐里没有多少人,在场的几个也都是他的心腹或者近侍之人,可毕竟还有别人。
好在对于这个问题,范文程在黄台吉下了决心要再试试招降杨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使者的人选了。
范文程本心其实是不太看好招降杨振这件事的,因为从杨振在辽东崭露头角之后,范文程就一直在琢磨他的行事之法。
杨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范文程始终捉摸不透,但是他知道,杨振是辽东将领里的另类,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朝武将里面的另类。
面对这样一个不按寻常事理行事的人,面对这样一个为人处世与他所了解所熟悉的大明朝文官武将们都不太一样的人,范文程的内心深处本能地充满了警惕和防范。
特别是从镇江堡失陷这件事当中,范文程看出杨振是一个非常善于伪装,非常善于将计就计的人。
他总觉得,黄台吉对杨振的招降不太可能会成功,而且就算是成功了,也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三天的时间里,清虏的重炮轮番对城轰击,不仅击毁了镇江堡西门汤山门上的城楼,而且将镇江堡西门外瓮城与西城墙打的坑坑洞洞遍体鳞伤,同时也给在城楼下瓮城里严阵以待的火枪手掷弹兵们造成了一些伤亡。
但是清虏三天的炮击过后,镇江堡城的西门瓮城与西城墙依然巍峨挺立,版筑夯土包以砖石的城墙,也没有哪一处即将洞穿或者垮塌的迹象。
与此相应的是,杨珅指挥征东军重炮营在城头上进行的反击,也给进入围城长垒一再抵近开炮的清虏炮阵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清虏炮营与杨珅炮营使用的重炮,都是清虏盛京铸炮厂铸造的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双方重炮的材质、长度与口径,都是同一规格,一模一样的。
因此,单就重炮本身的品质与射程而言,谁也不比谁强多少,谁也不比谁差多少,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过去几年间清虏重炮在攻击明军城堡时一直占有的绝对压倒优势的局面,在镇江堡城这一战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然了,在持续三天的双方炮战当中,清虏炮营的数量优势依然存在,几乎是镇江堡西城部署的重炮数量的两倍。
按理说,杨振这次突袭镇江堡之前,从旅顺口出发的时候,就命船队随军携带了四十门重炮一起北上,等他进入镇江堡城以后,又从金玉奎那里收获了十门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
这么算下来的话,杨振的军中,如今当有多达五十门重炮才对,如果加上仇震海船队原来就装备在船上的一些重炮,那么至少在重炮的数量上面,杨振守城一方应该占有一定优势的。
然而战争是复杂的,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在夺下镇江堡城以后,跟随杨振前来的大批水师船队并不能完全上岸作战,为了让水师战船在江面巡弋时发挥炮火支援作用,杨振将其中的十门重炮和数十门冲天炮,调拨给了林庆业、俞亮泰和仇震海等人的船队使用,装备起来了数十艘具备强大火力的大型炮船。
这样一来,五十门重炮,最后装备到镇江堡城内的,就只有四十门了。
事实上,一个规模有限的镇江堡城,装备了四十门重型红夷大炮,也够可以了,至少在大明朝其他城池防御中,这样的强大防御火力是不多见的。
可是即便如此,镇江堡东西城一分配下来,就又捉襟见肘了。
炮战开始之后,倒是有人提议杨振将部署在东城的重炮,调到西城这边来集中使用,但是杨振否决了这个提议。
由于进入十月中旬以后,小雪节气临近,气候日益寒冷,鸭江江面随时可能结冰,负责东城防御的仇震海,已经开始建议俞亮泰统领水师船队分批退往江口方向驻泊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振也不敢轻易将原本分布在东城的重炮集中到西城去。
且不说重炮太沉,下城上城移动不易,就单说鸭江一旦结冰封冻,水师船队一旦不得已全数退往江口一带驻泊的话,东城还要不要了?
这就是城池防御一方的劣势,也是防守一方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不得不付出的一个代价。
当然了,在炮战之中,防守一方也不是没有优势。
杨珅重炮营的劣势是,重炮分布相对分散,且难以集中使用,当清虏炮营攻击西城的时候,东城的重炮不起作用,他只能以西城城头的重炮反击,重炮数量处于劣势。
但是守城一方毕竟居高临下,使用同样的重炮,使用同样的弹重,其射程却可以比清虏打得更远。
再加上杨珅的重炮营,使用的是金海镇旅顺北城弹药厂精加工的颗粒化火药,其品质和威力比清虏汉军炮营习惯于使用的一般黑火药要强大得多了。
这样的两个优势叠加在一起,使得杨珅指挥的重炮射程,不论是最大射程,还是有效射程,都比清虏炮营耿仲明孔有德部指挥的重炮射程多出了好大一截。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当杨珅在镇江堡西城上指挥重炮开火反击之后,迫使进入围城长垒内抵近炮击的清虏炮阵一退再退。
以至于清虏炮营重炮虽多,但是对镇江堡西门瓮城和西城墙的威胁却大为降低,轮番轰击了三天,除了意外轰塌了高高耸立的西门城楼之外,并没有对西城墙造成致命破坏。
与此相应的是,清虏的重炮阵地,由于一字排开并集中使用重炮的缘故,在双方炮战停止之前,他们先后被镇江堡城上杨珅指挥的重炮两次击中,除了伤亡一批炮手,还损失了两门重炮。
清虏天佑助威大将军的炮身,虽然皮糙肉厚,属于铜铁合铸的材质,但是只要被同类重炮高速飞行的硕大实心铁弹击中,它也一样是轻则变形,重则开裂,当场就得报废。
如果不是十月十九日傍晚恰逢天降大雪,黄台吉的旨意传来,命令耿仲明、孔有德二王停止重炮攻城,并将炮阵撤出长垒,那么接下来清虏炮阵上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重炮被杨珅的炮营击中而报废。
当然了,黄台吉才不会担心这种问题,他之所以下令停止炮击,不是因为镇江堡城头的重炮射程比耿孔二人麾下重炮的射程远,更不是因为自军已有两门重炮被击中,而是因为十九日天降大雪,他判断镇江堡东边的鸭江水面即将在近日结冰。
“范先生果然是学识渊博神机妙算啊,早料到了近来数日,天气酷寒,将有风雪。呵呵,今日果然风雪来了!”
镇江堡城西北十多里外五龙山东南尽头,清虏大营正中,黄台吉的金顶大帐里,同时点着好几个红通通的炭盆,大帐外风雪如狂,大帐内却温暖如春。
黄台吉的心情显然不错,叫来了几个心腹近侍人物,陪着他一同进膳,范文程,刚林,图赖,刚阿泰,皆在其列。
“这正是我大清得天庇佑,我皇上天命在身的原因所致,奴才岂敢贪天之功?主子爷谬赞奴才了。”
黄台吉率军抵达镇江堡一带的时候,时令早过了立冬,按节气早就该有降雪了,他范文程原是辽阳城里的汉家读书人,岂能不知道这点常识?
虽然汉家二十四节气之说,放到关外的辽东地区常有不准的时候,但是这些年来,辽东的天候对比二十四节气只会提前,很少延后。
今年天候异常,立冬未降大雪,已经让他有点觉得自己失算了,此时黄台吉夸他算的准,他自然不敢居功。
“嗯,范先生说的没错。我大清若非得天庇佑,又怎能统一海西,征服李朝,平定蒙古,创下如此基业呢!”
黄台吉见范文程将有利于他的天气归功于大清得天庇佑,他的心里十分受用,当下点了点头,对范文程的话表示认可,随后又说道:
“今日风雪肆虐,滴水成冰,鸭江封冻,指日可待,彻底封堵围死镇江堡杨振兵马的目的,即将达成。
“且我大军重炮轰击镇江堡西城门西城墙已经三日,朕闻其西门城楼崩塌,西门瓮城与西墙损毁严重。既然适逢大雪,也可以停一停了。”
黄台吉说完这些,放下手上的酒杯,面色一肃,目视范文程,说道:“也是时候,派人去见见杨振了。范先生以为,朕派何人前去劝降较为合适?”
黄台吉问的这个问题,是比较不好回答的,虽然今天黄台吉的金顶大帐里没有多少人,在场的几个也都是他的心腹或者近侍之人,可毕竟还有别人。
好在对于这个问题,范文程在黄台吉下了决心要再试试招降杨振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思考使者的人选了。
范文程本心其实是不太看好招降杨振这件事的,因为从杨振在辽东崭露头角之后,范文程就一直在琢磨他的行事之法。
杨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范文程始终捉摸不透,但是他知道,杨振是辽东将领里的另类,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朝武将里面的另类。
面对这样一个不按寻常事理行事的人,面对这样一个为人处世与他所了解所熟悉的大明朝文官武将们都不太一样的人,范文程的内心深处本能地充满了警惕和防范。
特别是从镇江堡失陷这件事当中,范文程看出杨振是一个非常善于伪装,非常善于将计就计的人。
他总觉得,黄台吉对杨振的招降不太可能会成功,而且就算是成功了,也未必就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