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 隔着天南海北,你便以为可以飘了?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卿果然是个聪明人,实则朕先前便已安排人手,至蜀国民间查探民情而眼下两川百姓受苛政盘剥之苦,各处官署贪墨成风,便如决疣溃痈,致使怨声载道,也已是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只是我朝派出的密谍,以行商贾贩的身份在蜀地走动,地方上的民情虽能探查得清楚,可是对于蜀国朝堂,乃至各地封疆大吏、达官显贵则只能觑其表,而无法探其实。

    朕要派卿赶赴蜀国,同蜀帝与公卿大臣结交来往,也更便于探清蜀人朝堂虚实就是以邦交来往的名义,去确定攻打蜀国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听魏帝李天衢道出了遣使赶赴蜀国的用意所在李严连连应声,更是心思一动,而心下暗忖道:

    魏帝说早已派出密谍,而一直关注着蜀国民情也就是说当初魏、蜀罢战议和,而蜀国嗣君继位,双方邦交来往,魏帝也尚还与晋主对持之时他便早已盘算着,日后又要如何杀入蜀地?

    正史中后唐是如何灭亡前蜀政权的,李天衢当然记得清清楚楚。也正是这李严出使蜀国,趁机刺探蜀中虚实,而返程复命之时,便向李存勖进言“衍童騃荒纵,不亲政务,斥远故老,昵比小人。其用事之臣王宗弼、宋光嗣等,谄谀专恣,黩货无厌,贤愚易位,刑赏紊乱,君臣上下专以奢淫相尚。以臣观之,大兵一临,瓦解土崩,可翘足而待也”而拉开了后唐对前蜀发动灭国之战的序幕。

    诚然魏朝还有其他善于外交,并且也能探查蜀国朝堂的文臣但是李天衢心说还是要由李严这个走正史线便谏策灭蜀的人物去做,这才更为稳妥。

    首先李严生得那一张嘴,却是极为能言善道,由他出使蜀国,按史载所述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愈益奇之而之后前蜀末帝王衍被杀得个措手不及,虽然江山已是摇摇欲坠,但帝业社稷总不能轻易拱手献出所以面对威逼降从的使者,王衍给出很明显的回复则是“得李严来即降”,

    由于李严被认为是伐蜀的始作俑者,而为蜀国君臣所怨恨,按说前去招降,也难保不会被杀之泄愤,可李严的反应却是“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所以要从细节入手,还是要启用这李严,才更有可能尽早促使蜀帝王衍降从,而轻易兼并蜀国全境疆土。

    而且李天衢心想自己大概也能摸清李严的秉性他本来也是燕人降臣,而归从后唐之后,还曾因误犯小过,便惹得当时心情很差的李存勖便勃然大怒,直接下令要砍了他的脑袋好歹因为孟知祥为其求情讨饶,才改为挨了二十仗责免了杀身之祸。李严其人,如果还在后唐为官,他固然也只得为河东李家勤恳效力,可既然已归顺魏朝,想必一有机会,李严还是要削尖了脑袋在官场中往上爬,争取加官进爵,而盼着能得到新主的重视。

    眼下李严的确颇为心动,做为转迁至汴京朝廷的后唐降臣当中便立刻接受任命,又是最早由魏帝亲自委以职事的一个,他意识到大好的机遇就在眼前吞并两川,灭国之功,能够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魏帝都已经把这个机会直接摆到自己面前了,又怎能不去争取!?

    心中的忐忑、拘谨、疑惑荡然无存,李严还要按捺着激动欣喜的情绪,又向李天衢表态打了保票:

    “陛下降恩提拔,予臣进身之阶,若不竭智尽力,则枉为人臣!此番出使蜀地,臣也必然会将蜀国朝廷虚实,乃至险关要隘形势打探得清清楚楚,以助我朝尽取两川之地,为陛下建立功勋,再成大业!”

    李天衢又嘱咐了李严一番,心里则寻思着若是比较正史后唐灭前蜀的时间,我这也应该是要提前个七八年不过天下时局演变,较之原本的轨迹本来便推进的更快。而且李存勖灭亡梁国后,便立刻有了乘胜挥师兼并前蜀的心思,也只是因蜀道山川地势险固,遂暂时按捺不发。直至李严出使蜀国,将其国内形势探查得明明白白,后唐遂突然发兵,一举灭了那统治两川之地的割据政权。

    就算这场吞并蜀国的战事,也可能会有些变数但是蜀帝王衍身为昏聩皇帝、亡国之君当中的奇葩,他注定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而且如今蜀国朝堂,仍尽由佞臣权奸把控着,上上下下也早已是乌烟瘴气。

    仍派遣李严前去摸底,则是要确定那边朝堂乃至地方官署、军司到底又已经烂到了什么程度只要有机会能够越过蜀道天险,那么蜀国想必便会如同被德军穿过马奇诺防线的法国那般,最多坚持几十天的功夫,到底还是会投降归顺的

    次日上朝,李天衢便下诏命李严出使蜀国,安排随行官吏,又说了些明面上帝君嘱托外交使臣的言语李严恭谨领旨,实则满心念着的就是详探蜀国朝廷,刺探蜀地军情地势,而要为魏朝出兵奇袭蜀国,一举拿下两川之地做好充足的准备。

    李天衢也很清楚,待李严去而复返,魏朝出兵吞并另一方割据政权的时候差不多便已经到了。

    然而李严出使蜀国,离开汴京,不过一两日光景便又有一桩干系重大的消息传至汴京,甚至激得满朝文武甚为愤慨:

    粤王刘?,已建元称帝、设置百官,设乾亨为年号,并立三庙尊祖父刘安仁为文皇帝,其父刘谦为圣武皇帝,其兄刘隐为襄皇帝建都番禺,改称兴王府,而定国号为大越。

    粤国本来向中原王朝奉表称臣,如今刘?却公然称帝,这对魏朝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权威上的挑衅。而且据闻刘?为了拱火,包括诸国君王中年高德劭的吴越王钱镠在内,他遣使奉劝其它藩国也一并称帝

    而吴越王钱镠给出的回应则是“此儿辈自坐炉炭之上,而又踞我于上耶?”显然对于粤王刘?逾越僭号、妄自称帝的行为表示不认同。不过吴越国也并没有公然声讨,也完全是一副“总之我还是受中原册封的王,你要称帝是你的事,但也别来怂恿我搞事”的态度看来仍在观望魏朝的反应。

    李天衢自知按正史线刘?称帝之后,后梁便立刻下诏削其官爵,并命吴越王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出兵讨伐。钱镠就是两边不得罪,接受诏命,但以山川隔越,地方扰攘为由就是按兵不动所以吴越国仍对中原王朝表示顺从,但也不做魏朝的马前卒,而因刘?称帝自立便去兴兵讨伐,这也都在情理当中。

    然而楚、吴、闽等国,虽然没有派遣使臣朝贺越国改建帝制,也并没有受刘?的怂恿而相继称帝,但是彼此仍保持着邦交来往其中尤其是楚王马殷已将女儿许配给刘?,如今也做了那所谓大越国的皇后。而刘?与吴、闽两国交好,一直强调友邦永言欢好,情若弟兄,义敦交契,理应怀同盟之心尽可能的拉拢南面诸国,而抱团面对魏朝的威胁。

    李天衢在得知这桩大事之后,倒也并未恼怒,他面带冷笑,心中暗念着即便眼下我魏朝与粤地相隔天南海北,着实不便出兵讨伐但你刘?妄自尊大,便以为我就治不了你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