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打了就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氐族军队近年来无往不胜,确实有自己的一套,虽然一路舟车劳顿但操练场上,氐族将士一个个精神抖擞,虎虎生威。

    看着军营里密密麻麻的士卒,冯雁总觉得有几万人才对,除了带自己来的千多人,这个军营原先应该也有驻守的士卒。

    由几个千人组成的长枪方阵在军营正中,整齐划一的跨步冲刺,嘴里喊杀声统一而有力;数百士卒在军营的南侧互相攻击着对方的阵型,好像在演示攻防之战;铁车车兵也在不断演化着防守阵型;靠近操场北侧,矗立着许多箭靶和草人,众多士卒不断射向远处的目标,由各自的头领考核着射箭水平的高低……,这个训练规模比白云寨可大多了。军营中,冯雁还看见了大型的弩枪,上次攻打白云寨时并未看见此种兵器,想来是不方便携带吧。

    与弓相比,弩的优势首先在于精度较高,由于人的耐力有限,因此张满弓后就必须尽快发射,其对于移动目标的精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弩在装好箭簇之后,弩手则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瞄准,其精度较弓为准。其次,弓受人的臂力限制,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很难再提高,而弩的射程较弓为远。

    然而,与弓相比,弩本身的不足也不少,为了保证射程和强度,强弩的拉弦往往需要借助腿部或腰部的力量,故其发射速度较弓为慢,其次,弩的结构比较复杂,作为弩的关键部位,弩机多由金属制作,成本高于普通的弓,军队大量装备的话,显然弓更为经济。再者,弩的重量较弓为重,大型的弩往往需要数名士兵携行,即使单兵使用的中小型弩也比弓重,这种兵器在守城时作用很大,对于野外行军则携带不便,会减弱部队灵活机动的能力。当然,此时的弩与那个将弩发展到变态阶段的宋朝神臂弩、床子弩可不能比,那是一种传说中的弩,那是一种让人闻之胆寒的弩,那是一弩射出了一百二十年和平的弩。

    神臂弩,装有机关,可由一人发射,最大射程达四百多米,可贯穿重甲,令敌军胆寒;床子弩,又称“三弓床弩”,“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发射的时候蔚为壮观,箭支有如标枪,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射程可达千余米!

    想当年在澶州,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话说某日,辽军很牛的统帅萧挞凛带人在澶州城外视察地形, 宋军大将张环向来有射贼先射头儿的思想,一看对方最高军事统帅来了,心想:你来嘚瑟我就射你!一声令下床弩齐射,几十名随从与统帅萧挞凛做梦也没想到宋军有这样的利器!纷纷中箭身亡,萧挞凛本人头部也中箭坠马,城中宋军欢呼,城外辽军大惊,入夜,辽营果然传出统帅萧挞凛不治身亡的消息,中箭的随从也一同西去了。说是随从,统帅的随从地位能低的了嘛?这次伏杀,基本上把辽军的半个指挥系统搞残了。萧太后等人听闻亲爱的“达令”死了,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也没了继续打下去的心思。此时宋真宗赵恒一行抵澶州,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宋辽双方,一个士气高涨,一个士气低落,宋军有人对真宗建言,“我们【 …爱奇文学www.. ¥@最快更新】

    应该棒打落水狗!”真宗反对曰:“不可,落水的狗也会咬人,不如和了吧。”

    既然双方都有心和解,剩下的事情也就好办了,无非就是讨价还价的事。赵恒贪图苟安,财大气粗,也不在乎钱,起先契丹派人说要宋朝归还被周世宗夺走的瓦桥关南之地,赵恒生怕失去合议机会,也怕割地求和,会遭后人唾骂,于是立即派曹利用去议和,并对他说:“只要不割地,能讲和,契丹就是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总之原则就是:要地没有,要钱随便!曹利用就问底线到底是多少呢?赵恒不假思索地道:“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寇准听到之后,又暗中把曹利用叫了过去,说道:“赵老大虽有百万之约,但要是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了你的脑袋。”曹利用内心一凌摸了摸脖子,一股寒意冒了出来,双腿打颤的领命去了辽营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在岁币的问题上,契丹求和心切,也不敢狮子大开口,几经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宋朝每年给契丹三十万银绢的数字。曹利用自觉很光荣地完成了任务,兴冲冲地回去交旨。请见之时,赵恒正在睡觉,侍者就问曹利用许给辽人多少银两。曹利用怕打扰圣驾休息便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三个手指放在额头上,意思是三十万两。侍者误以为是三百万两,真宗得知后大惊:“太多了,太多了。”便召见他亲自盘问。曹利用战战兢兢地答道:“三十万两。”赵恒听完嘀咕一声:“才三十万?这么少?你很会办事,很会办事!”随后重重地奖赏了曹利用。

    此后宋、辽之间一百二十余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心疼弟弟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哥哥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后人对此事件颇多不齿,但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却是最好的结果了。宋朝虽说耻辱性的每年给辽国三十万“赞助费”,但会做生意的宋人又会在互市贸易的榷场把钱赚回来。你辽国不是拿了我们不少钱财么?总不能埋在土里睡大觉吧!钱,只有用来花掉,才有意义。于是宋人把一些看着好看但基本没什么用场的奢侈品拿到榷场兜售,辽人逐渐养成了奢侈生活的习惯,你让一个穿惯绫罗绸缎,吃惯好酒好肉的人再回到身披粗布麻衣,就着咸菜啃着窝头的那种苦日子中去,总归是不太适应的。反正到了最后,每年,辽人不仅会花光拿到手的三十万“赞助费”,还会倒贴不少家底进去。

    看着军营里各色兵马、各色兵器,冯雁心想:如果白云寨与秦国举国之力相抗衡,结局一定不会很好。

    冯雁与张大壮、小烈子三人气喘吁吁的围绕军营跑着步,引得军营众人议论非非:

    “这几个是甚球人?”

    “听说是土匪。”

    “土匪竟如此嚣张?”

    “是啊,敢在额们身边乱跑,下操之后众兄弟随额揍人去。”

    “算额一个。”……

    军营基本都一个样子,除了营房就是营房,只不过营房的功能不同而已。跑步完毕的冯雁三人早已饿的咕咕叫了,本想去吃饭的营房,可管事的说现在没饭,军营只有上下午两顿饭,一顿稀饭,一顿干饭。只有打仗时两顿都是干饭。

    “师傅,我饿!”拓跋烈可怜兮兮的看着冯雁说道。

    “还不如咱们寨子呢?”张大壮也满腹牢骚的抱怨。

    “出来才知道家的好啊!”冯雁感叹。“包袱里还有点肉食,大家分了吧。”

    “出来这么久了,还有?”二人一脸惊讶……

    “你们几个瓜怂,赶紧滚出来!”正享受美味的三人突然被外面一声粗声粗气的叫声打断了,三人不由起身走去。到了门外只见十几个兵痞不怀好意的正站在门口嚷嚷着。

    张大壮和冯雁一言不发、面无表情的看着面前的十几人。

    “你们几个怂人干啥嗫?跑来跑去,就像山上的满山跑(猴子)似滴。”一名长得粗壮的士兵满脸不屑问道。

    “听说,你们以前是土匪?”……

    “问你们嗫,咋不放个屁?”又一名士卒问道。

    “关你屁事!”冯雁不耐烦道。终于听到冯雁三人啃声出气,只不过,冒出来的这句话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十几个原先营寨的老兵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面前的三人,一时间竟沉默下来。

    粗壮一些的那个士兵最先反应过来,满脸苦笑的摇了摇头,对周边众人说道:

    “这瓜怂脑子坏咧!”

    “对着嗫!怂娃皮干滴狠。”十几人倒也干脆,为首的两名士卒大步向前,扬起手臂就打了过来。

    “哎哟!”

    “唔,你先人……”

    “扑通、扑通。”两名士卒仰面倒地。

    一脸吃惊的看着倒在地下的两人,其他三个士卒也大步跨了过来。

    “额滴脸!”

    “还有额滴。”

    “哎哟。”三人倒地。剩下的七人惊讶之余也不含糊,一起拥了过来。

    “他奶奶的,这些家伙玩阴的!”堪堪躲过踢向自己裆部的撩阴脚,张大壮有些气急道。

    “小心点!”冯雁一脚踢飞了冲过来的一名士卒,头也不回的说道。

    “我也要踢他们的!”张大壮又躲过一脚,狠声很气的说道。

    “大壮,要低调!”

    此时,还有一个士卒冲向了拓跋烈,但拓跋烈也不是省油的灯,左一拐又一闪的兜着圈子,把那名士卒累得够呛。直到那名士卒弯下腰大口的喘了口气,一抬头发现自己人全躺下来,惊异的掉转过身子,只见两个拳头直冲自己的眼睛而来。

    “天黑的好快!”那名士卒带着最后一丝念想,浑然倒地。

    “什么事这么吵?”一名军官领着几名军中执事模样的人,从旁边走了过来。冯雁一看,冲着大壮、小烈一招手,返身走入营房后侧,带着二人进入另一个营房,随后混迹于人群不见了踪影。

    打群架的核心是打了就跑。如果你傻等在原地,赔钱、蹲号子、担责任、被人家亲友打脸吐唾沫、甚至陪床陪夜的事都得找上你。

    陪护的陪!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