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暗中关注
大宋,汴京城。
赵匡胤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整个人气势沉稳,登基数载间,浑身已养成九五之尊特别气息,社稷之重,国运之气,仿佛加持了己身。
如年赵匡胤只有三十七岁,正值壮年,精力充沛,每日都要熬夜批阅奏章到很晚,毕竟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太多的军国大事皆需要他亲自处理。
自从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收拢了禁军兵权,牢牢把控在手里,除了外出打仗的将领拥有调兵权外,境内无战事的将领,都已经收回将权,被闲置在家,或是在军营负责练兵,没有朝廷兵部和枢密院的指令,是不准擅自调兵的。
五代乱世,朝廷更迭不断,赵匡胤自己就是通过黄袍加身,逼迫了前朝柴氏母子下台的,因此来路不正,他对于自己手里的皇权和宝座,也时刻提防着,不放心那些武将和勋贵。
除此之外,统一天下的宏图霸业,也是赵匡胤的一个理想,如今正在一步步实施,拿下了荆楚后,宋军蠢蠢欲动,已经开始对巴蜀边境自扰,试探性地用兵了,一旦尝到甜头,发现蜀军没有抵抗能力,就会一鼓作气,灭掉蜀国。
待巴蜀之地拿下后,南方政权就只剩下越国、南汉、唐国,不足为虑。
让赵匡胤头疼的是西边的北汉,有草原契丹做庇护,很难把那块硬骨头啃下来,但是若不拿下北汉,等若雁门关和北入草原的要塞,交在了契丹人手里,随时都会威胁宋国和汴京的安全,谁也不知什么时候,契丹骑兵通过北汉领地,忽然就杀到宋国皇城了。
这是赵匡胤所不能容忍的,迟早要跟北汉和契丹人做一场对决。
另外,党项人在西北州府蠢蠢欲动,根本就不听从汴京朝廷的调度,有了称王之心,不得不提防。藩镇方面,府州折家、麟州杨家、丰州王家、青涧城种家、盘踞西北数十年,关系盘根错杂,听调不听宣,仍想着维持藩镇割据的状态,这也是让赵匡胤所不能忍受的。
历朝历代,只有开国二十年内,军力武力值比较高,队伍强悍,一旦安定下来,进入太平盛世,军队就很难有战斗力了,赵匡胤也明白这一点,他若不能横扫天下,解决内忧外患,留给赵家后人,就更没有希望了。
赵匡胤疲倦放下奏折,揉了揉太阳穴,除了这些军机大事外,还有一些国政救急之事。
比如黄河决堤,水淹百里,数十万难民需要安抚、救难。
西北干旱,蝗虫闹灾,两州的百姓等着朝廷救济。
齐鲁之地,爆发天花瘟疫更加头疼……
就在此时,太监总管张德钧,走进了御书房,对着赵匡胤道:“官家,武德司加急送来一封,来自江南唐国的秘奏。”
“唐国又有什么新动向了?”
赵匡胤疑惑地喃喃说了一句,随手从张德钧手里接过了密函,拆开之后,扫了一边,眉头蹙起,随后渐渐惊讶起来。
最终,他难以置信地开口道:“江南润州爆发瘟疫,初始很严重,却在半个月后,被神奇地控制住了,有了特殊压制天花的办法,可治愈患者,甚至让百姓终生不再传染天花……”
张德钧闻言,也是吃了一惊,他年若五十,生活经历久一些,经过了两三次天花瘟疫发生,虽然他都没有被传染,有幸躲过,但是乡里百姓死了不少,着实恐怖。
据他所知,那疾病自古以来,就没有人可以靠药物完全治疗它,只能靠自己硬挺过去,听天由命。
“这是唐国出现了哪位神医啊?”张德钧惊讶询问。
“苏宸,苏神医!”赵匡胤说了五个字,就陷入了沉思。
“苏宸?没听过哪个神医叫这个名字啊!咦,这名字好像有些耳熟啊……呀,莫不是……”张德钧忽然想起一个年轻才子来。
赵匡胤叹道:“就是他,苏宸、苏以轩,前几次的秘奏,不是关于他的诗词北传,名动南北;就是青白瓷和香皂新物研制出来销售,都是这个人搞出来事情,如今他又懂治疗天花了。”
张德钧目瞪口呆,也有些难以置信了。
一个人可以如此全面的本事吗?
“会不会搞错人了?”
赵匡胤抬头扫了他一眼,质问道:“你身为武德司的代指挥使,觉得武德司的情报出现纰漏了吗?”
张德钧这才明白自己失言了,他不能怀疑自己掌管的情报机构啊,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可苏宸不过是一个年轻读书人,这诗词造诣已经惊动天下,懂得格物造新也是匪夷所思,现下又研制出克制天花瘟疫的办法,实在是令人很难信服啊!
赵匡胤摇了摇头,目光看向桌案后的山河图,焦聚在了江南润州的那个地方,轻叹道:“弄得朕也想早一点见到这位江左苏郎啊!若是此人能够归我大宋,文采能独领风骚,又有经商手段,医术高明,可以造福多少大宋子民,朕宁愿用几座城池去换这个苏宸啊!”
张德钧闻言,有些咋舌,官家对此年轻人的评价一次比一次高,如今竟然有了用几座城池去换苏宸的想法,这等重视,不可谓不厚重了。
赵匡胤忽然微微一笑道:“不必惊讶,因为城池是死的,人是活的,城池送出去,日后咱们还能夺回来,一个如此青年奇才若被用的得当,或许能够为大宋国库每年不知赚多少银子;可以减少都少疾病灾祸;诗词才华万丈,不知可以让各番邦多少读书人臣服,愿意投效我宋国。在他身上可挖掘的东西越多,对朝廷的作用也就越大。”
张德钧已经明悟过来,这个人身上擅长的本事多,可以不断榨取他的价值,对治国安邦都有大益处。
“官家不会真的考虑用江北城池去换人吧?这恐怕会引起宰相、将军们的反对……”张德钧提出自己的担忧。
赵匡胤摇头失笑道:“当然不会,方才只是打比喻而已,即便朕同意了,那些为此付出无数鲜血和人命,打下城池的将领们该如何看朕?又该如何针对苏宸呢?所以,此事当徐徐图之,先派使节团去江南,见一见这苏宸是什么人,顺道稳住江南,防范金陵的李煜和一些朝臣,会跟蜀国暗中结盟,阻挡我宋军的伐蜀大计。”
张德钧躬身赞道:“官家英明!”
赵匡胤又道:“得找个合适人选,出使江南一行。”
赵匡胤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整个人气势沉稳,登基数载间,浑身已养成九五之尊特别气息,社稷之重,国运之气,仿佛加持了己身。
如年赵匡胤只有三十七岁,正值壮年,精力充沛,每日都要熬夜批阅奏章到很晚,毕竟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太多的军国大事皆需要他亲自处理。
自从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收拢了禁军兵权,牢牢把控在手里,除了外出打仗的将领拥有调兵权外,境内无战事的将领,都已经收回将权,被闲置在家,或是在军营负责练兵,没有朝廷兵部和枢密院的指令,是不准擅自调兵的。
五代乱世,朝廷更迭不断,赵匡胤自己就是通过黄袍加身,逼迫了前朝柴氏母子下台的,因此来路不正,他对于自己手里的皇权和宝座,也时刻提防着,不放心那些武将和勋贵。
除此之外,统一天下的宏图霸业,也是赵匡胤的一个理想,如今正在一步步实施,拿下了荆楚后,宋军蠢蠢欲动,已经开始对巴蜀边境自扰,试探性地用兵了,一旦尝到甜头,发现蜀军没有抵抗能力,就会一鼓作气,灭掉蜀国。
待巴蜀之地拿下后,南方政权就只剩下越国、南汉、唐国,不足为虑。
让赵匡胤头疼的是西边的北汉,有草原契丹做庇护,很难把那块硬骨头啃下来,但是若不拿下北汉,等若雁门关和北入草原的要塞,交在了契丹人手里,随时都会威胁宋国和汴京的安全,谁也不知什么时候,契丹骑兵通过北汉领地,忽然就杀到宋国皇城了。
这是赵匡胤所不能容忍的,迟早要跟北汉和契丹人做一场对决。
另外,党项人在西北州府蠢蠢欲动,根本就不听从汴京朝廷的调度,有了称王之心,不得不提防。藩镇方面,府州折家、麟州杨家、丰州王家、青涧城种家、盘踞西北数十年,关系盘根错杂,听调不听宣,仍想着维持藩镇割据的状态,这也是让赵匡胤所不能忍受的。
历朝历代,只有开国二十年内,军力武力值比较高,队伍强悍,一旦安定下来,进入太平盛世,军队就很难有战斗力了,赵匡胤也明白这一点,他若不能横扫天下,解决内忧外患,留给赵家后人,就更没有希望了。
赵匡胤疲倦放下奏折,揉了揉太阳穴,除了这些军机大事外,还有一些国政救急之事。
比如黄河决堤,水淹百里,数十万难民需要安抚、救难。
西北干旱,蝗虫闹灾,两州的百姓等着朝廷救济。
齐鲁之地,爆发天花瘟疫更加头疼……
就在此时,太监总管张德钧,走进了御书房,对着赵匡胤道:“官家,武德司加急送来一封,来自江南唐国的秘奏。”
“唐国又有什么新动向了?”
赵匡胤疑惑地喃喃说了一句,随手从张德钧手里接过了密函,拆开之后,扫了一边,眉头蹙起,随后渐渐惊讶起来。
最终,他难以置信地开口道:“江南润州爆发瘟疫,初始很严重,却在半个月后,被神奇地控制住了,有了特殊压制天花的办法,可治愈患者,甚至让百姓终生不再传染天花……”
张德钧闻言,也是吃了一惊,他年若五十,生活经历久一些,经过了两三次天花瘟疫发生,虽然他都没有被传染,有幸躲过,但是乡里百姓死了不少,着实恐怖。
据他所知,那疾病自古以来,就没有人可以靠药物完全治疗它,只能靠自己硬挺过去,听天由命。
“这是唐国出现了哪位神医啊?”张德钧惊讶询问。
“苏宸,苏神医!”赵匡胤说了五个字,就陷入了沉思。
“苏宸?没听过哪个神医叫这个名字啊!咦,这名字好像有些耳熟啊……呀,莫不是……”张德钧忽然想起一个年轻才子来。
赵匡胤叹道:“就是他,苏宸、苏以轩,前几次的秘奏,不是关于他的诗词北传,名动南北;就是青白瓷和香皂新物研制出来销售,都是这个人搞出来事情,如今他又懂治疗天花了。”
张德钧目瞪口呆,也有些难以置信了。
一个人可以如此全面的本事吗?
“会不会搞错人了?”
赵匡胤抬头扫了他一眼,质问道:“你身为武德司的代指挥使,觉得武德司的情报出现纰漏了吗?”
张德钧这才明白自己失言了,他不能怀疑自己掌管的情报机构啊,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可苏宸不过是一个年轻读书人,这诗词造诣已经惊动天下,懂得格物造新也是匪夷所思,现下又研制出克制天花瘟疫的办法,实在是令人很难信服啊!
赵匡胤摇了摇头,目光看向桌案后的山河图,焦聚在了江南润州的那个地方,轻叹道:“弄得朕也想早一点见到这位江左苏郎啊!若是此人能够归我大宋,文采能独领风骚,又有经商手段,医术高明,可以造福多少大宋子民,朕宁愿用几座城池去换这个苏宸啊!”
张德钧闻言,有些咋舌,官家对此年轻人的评价一次比一次高,如今竟然有了用几座城池去换苏宸的想法,这等重视,不可谓不厚重了。
赵匡胤忽然微微一笑道:“不必惊讶,因为城池是死的,人是活的,城池送出去,日后咱们还能夺回来,一个如此青年奇才若被用的得当,或许能够为大宋国库每年不知赚多少银子;可以减少都少疾病灾祸;诗词才华万丈,不知可以让各番邦多少读书人臣服,愿意投效我宋国。在他身上可挖掘的东西越多,对朝廷的作用也就越大。”
张德钧已经明悟过来,这个人身上擅长的本事多,可以不断榨取他的价值,对治国安邦都有大益处。
“官家不会真的考虑用江北城池去换人吧?这恐怕会引起宰相、将军们的反对……”张德钧提出自己的担忧。
赵匡胤摇头失笑道:“当然不会,方才只是打比喻而已,即便朕同意了,那些为此付出无数鲜血和人命,打下城池的将领们该如何看朕?又该如何针对苏宸呢?所以,此事当徐徐图之,先派使节团去江南,见一见这苏宸是什么人,顺道稳住江南,防范金陵的李煜和一些朝臣,会跟蜀国暗中结盟,阻挡我宋军的伐蜀大计。”
张德钧躬身赞道:“官家英明!”
赵匡胤又道:“得找个合适人选,出使江南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