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流浪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阳春三月,流浪了许久的太阳终于挂回天空,难得的好天气。阿芙这段时间一直在群里讲,要几个闺蜜来一场3.8之旅,无奈阿慧等几个男生强烈要求做护花使者,就又联合了一批死党参与,于是在植树节这天,几朵鲜花便在绿叶的陪衬下游起了千年古郡、壮美象州。

    8:30,阿芙们坐上象州开往运江的班车(说实话,车子有点旧,马达的嘟嘟声和窗玻璃的嚓嚓声响在一起,感觉……)但是,阻挡不了祖国花苞们的热情吧(阿月的手机屏保“我们是祖国的花苞”,借用来表达一下)。

    为了排解旅途的乏味,阿天拿出了昨晚加班自创的沿途景点山歌,满满当当一张纸啊,可见花了这个壮古佬蛮多时间准备。“我们用壮欢的调子唱,不用仙婆那个‘哎呀我的哥呀,哎呀我的妹呀’那个调,这才是我们的特色”阿天说。于是,快乐大巴便用他独有的伴奏和起了嘹亮的壮欢,引来无数过往车上男女的侧目……

    9点到达运江河边,由于连日下雨,河水上涨,不能直接开车过古镇(大藤峡蓄水以后,运江古镇将会形成孤岛,远看就像一只漂在水上的葫芦)。在哒哒哒的“豪华游船”上,阿芙吹着习习凉风,拍了好多美美照,浪花在船边慢慢荡开,拦江的五马,擦肩而过,好似诉说着岁月绵长…

    不时掠过头顶的小鸟依稀地叫着,好似给对面的古镇,传达同样古老的信息。

    船上,当地老人给阿芙讲了一个关于古镇南山峰母马唤子的凄美传说:北宋年间,杨文广挂帅到广西马坪一带平息叛乱。有一天遭叛军伏击,他奋力突围至现在的大山村河边,前有激流,后有追兵,恰逢该马临盆早产。杨文广十分着急,让马稍作休息后也顾不了许多,跃身上马用剑仙轻刺马屁股,母马受惊一跃过河,却忘了刚生产出来的小马驹还在河滩上。母马一口气跑到现在的罗秀镇军田村,因思念马仔,它挣脱缰绳,甩掉鞍座,鞍座落地化为现在的马鞍山。母马跑回到现在的麻子村旁,河水涛涛,遥望已无马仔踪影。悲伤的母马不肯离去,化作一座山峰(现名“马山”,也称“头崖”),守在江边,期盼孩子有朝一日回到母亲的身边……每当该处滩头的河水咆哮声起,老人们都会讲:“马又喊仔了。”……

    “哇!我捡到一枚‘秦半两钱’,价值50-250万耶!”最先走下船的阿秀喊起来,“在哪?在哪?”阿微和阿婷拼命想从下船的独木板后面冲过来,木板一阵剧烈晃动。“等下我就抖你下柳江河克”,知道板路的阿亮冲着阿秀吼了一句,大家这才反应过来是被骗了,女孩们对着阿秀就是好一番追打。近年来,运江古镇河滩出土了4枚秦半两钱币及396枚箭镞,它们见证了古镇的繁荣昌盛。

    据《运江镇志》记载,运江古镇形成于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建置历史,古镇地处柳江河与罗秀河交汇处下游,是一个河中之岛,千年以前一直是有名的商贸重镇,是国内外罕见的水上孤岛古镇。2019年6月6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把运江镇运江社区红星街、红光街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古镇地理位置优越,各种传说更是丰富多彩。

    柳江河由北向南汹涌而下,奔至头崖(马岭)时,突然被拦了去路,河水在此回旋,水为财,有人就说这是财聚运江。正所谓:麻子滩头翻急浪,头崖锁江流。

    古时陆路交通不便,客运、货运全凭水运,而船舶没有动力机械,全凭纤夫拖拉,每天需要很多纤夫,拖船逆行,纤夫拉一步便点一下头,像是在朝拜。居住在岛上的人口最多时达4000多人,晚上照明都是使用煤油灯,行动起来宛如明珠闪烁。于是又有人讲,运江古镇是: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颗明珠。

    大家拿着小挎包,从红星码头拾阶而上,便有如跟古时远近商客汇聚古镇时摩肩擦踵的感觉。以前,古镇有粤东会馆、岭南书院、千年老街、朱家皇桥、护城明墙、儒士竹林、迎福双亭等,便利的水上交通,上达柳州、宜州,下抵梧州、广州。

    现在,老街犹存,旅社、饭馆、剧院、酒肆、百货商铺仍依稀可辨,只是街道行人稀少,热闹不再,留下的只有心底里体味的从繁荣到破败那淡淡的忧伤。

    从石板街那头跑过来一只毛茸茸的黄毛犬,自来熟式地蹭着阿芙,样子异常可爱,眼尖的阿宇立即认出了她是上过央视的“小宝”,女孩们又是一阵合影,好像自己也会马上蹭红一样……

    “阿芙,你们进屋来吃粥啊。今天你们阿娘还做有芋头糕嗫。”老赖七十多岁了,是镇上的老艺人,阿芙经常带人来参观古镇,和他比较熟悉,老远看见阿芙就热情地打招呼。只见他的屋内,一个树根经过刨皮就自然形成的老龟,正昂头向着大门,眼里似乎是对千年前街上熙熙攘攘的商贾亲切的问候或是对如今冷清现状的思索(听说这是老赖的镇宅之宝,有人出80万他都不卖呢)。一只老母鸡,蹲在老房子一角的窝里下蛋,延续着生命的意义。

    千年老街不长,自北向南,宽约4米、长约300米,青石板路面,街两边为骑楼,充分吸取了岭南式建筑艺术风格,集中展示了岭南独有的古镇风貌。

    来到电影《三月来客》的取景地——运江国民中心小学。“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座由法国传教士始建的法国教堂。义和团时期曾把关公搬到里面,作为文武庙;民国时期至1998年,开办运江国立小学。相传,清中期曾任刑部江苏云南司主事,有“江南才子”、“两粤宗师”之誉的郑小谷曾执教于此。这里一直是教书育人、传播文明之地。校名是广西大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北蔡南马’中的马君武先生亲笔题写,足见其当时的影响力。”前期做足功课的阿燕抢过话题,声音甜美地介绍道,还引导大家到校门口指着马君武题写校名处,可是墙上早被批灰覆盖,大家边热烈鼓掌边笑话她。

    建筑如今虽然墙体斑驳,颓然破旧,但还保存得较为完整。

    “咦!那不是韦小宝拍《鹿鼎记》的红楼吗?我好像看见有人摇手绢了咧”。阿炳象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叫起来。大家便又笑话他想多了……

    看到对面有一家小吃店,干干净净的,摆放的却是让当地人垂涎欲滴的芋头糕、油堆、菜包、壮乡龙、米粥和酸,所有人便“哄”的一下,全部冲向了“家乡的味道”……

    街道的转角处,有个小门,旁边是炮楼,几个射击口依然在警惕地看着周边的一切。小门旁的砖缝里,到处是弹孔。“我拔不出这块弹片,帮帮忙。”阿天气喘吁吁的,看得出用了吃奶的力气。

    走到小岛北端,便是粤东会馆遗址。据历史记载,粤东会馆始建于道光年间。据说,当时广东许多商家云集运江经商,他们靠着这条上可达柳州、下可抵梧州等城市的黄金水道,生意做得火红。筹建会馆成为众人共识,于是,几个广东商人率先发起捐资,其余商号一呼百应,纷纷慷慨解囊。据说当时捐资场面颇为热闹壮观,集资数额巨大,用箩筐来装银子过秤、挂名、记数。当时建造的建筑材料全部由广东水运而至,建筑工匠都是各派名家之手,整个建筑端庄华丽、气派雄伟、建筑艺术精湛。现在,这些巨型条石、石墩、石雕等,便散乱在已改建成甘王庙的会馆原址周围,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相传在唐朝年间,樊梨花(出生于西凉,中国古代四大巾帼女英雄之一,丈夫是薛丁山。她因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带队到广西平蛮。有一天,在柳江、白沙乡一带遭叛军伏击,被追赶至甘王庙对面西北角的一座山上,三面有叛军包围,她们情急之下退到江边(现地名为鬼仔岩),施展出法力,脱下一只靴子丢进水里,河面马上出现一座石桥,樊梨花带着队伍,从石桥上突围而去,她的队伍经过后,石桥沉入河底,叛军只能望河兴叹。现在每到枯水期(十月至十二月),河水清澈时,潜水爱好者还能在该处看到这座由西向东的跨河石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