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打仗先修路
从地图上看的话,华夏和印度的距离实际上一点都不远。可实际上在大宋的时代里想要从中原到印度,甚至比御弟哥哥走了十几年才到还要困难。
因为唐朝的时候西域还在华夏的手中,可到了宋时西域已经脱离了掌控范围。
这里只说从西域走去印度,那是因为这是这个时代唯一的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道路。
海路的话,赵栩此时正在集中力量开拓美洲的殖民地。没有足够多的力量将足以灭国征服印度的军队以及至少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后勤补给维持下去。所以海路顶多是能时不时的提供补给和增援,可作为主要攻击手段就不可能了。
海路不通的话,陆路有三条可以选择。最南边就是从安南出发,通过暹罗和缅甸进入印度。这条路理论上可行,然而实际上根本就走不通。
从安南到暹罗的道路修了快两年了,这才刚刚修建到接近曼谷的地方。等到修通横穿一望无际密林的道路前往印度,那真的是要等到头发也白了的程度。
暹罗和缅甸境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森林,除了山地部落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大规模的人类居住点。以这个时代的科技力量来说,想要修通数千里路的密林道路,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还没算上极为可怕的热带病的影响。
第一条路不行,第二条路同样也走不通。
第二条路就是从中原和关中出发,走过整个青藏高原直接就居高临下的可以冲击印度。这是最短最近的一条道路。
而之所以不行,那是因为这条路要横贯整个青藏高原。
高原反应大家都知道,这个原因就不多说了。可哪怕是赵栩不怕死人的硬顶着上去也不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后勤。
古代战争对于后勤的需求并没有现代战争那样变.态外加可怕。可同样也是致命的事情。反正赵栩没听说过谁家打仗的时候被人断掉了后勤还能打赢的。
后勤并不是简单的提供粮草,用科学的话来解释就是,通过国家经济动员,对武装力量提供保障。
从军士们手中拿着的刀枪剑戟,到身上穿的甲胄盾牌。从口中吃的粮食肉类,到食盐油脂醋。从鞋子单衣,到帐篷雨衣。从随身携带的干粮,到军士们上茅厕用的草纸。从医疗药品,到给马匹等牲畜刷毛的刷子。从各种修理工具,到文书官吏们使用的笔墨纸砚等等等等。
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所需要的物资种类之多,数量之庞大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而想要长期维持这样一条后勤线,在没有飞机铁路的情况下,首要条件就需要一条能够大规模通行官道。
而想要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修路。千年之后的时代里可以所做到,但是现在绝对不可能。除非赵栩能够召唤出来神龙实现愿望。
除了高原反应以及没办法保持后勤供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还有一个吐蕃国。
很久很久以前,习惯了在高原生活的当地人就不断的下山冲击。他们骁勇善战,悍不畏死。甚至就连大唐的国都长安城都曾经被吐蕃所攻克过。
历史上那位倒霉的唐朝皇帝与他身边的大臣们也是和宋徽宗宋钦宗的靖康之耻差不多。将长安城内的少女乃至官宦人家的少女用绳子捆着送去了吐蕃的军营。
这些吐蕃人每次下山都会掳掠众多的人口回高原,而这些人口就是奴隶。每一个都是活的生不如死。
赵栩一想到小说之中什么某某寺的大师能在中原得到武林同道尊重什么的,就恨不得喷他们一脸的口水。什么时候把这些人送上去做一辈子奴隶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些不利条件加起来,直接断绝了从吐蕃冲击印度的可能性。
随便说一句,赵栩早在几年之前就开始了针对吐蕃的行动。并非是直接动用军队,而是通过贸易的手段下手。
他以优惠的价格向吐蕃出手粮食和食盐,同时以高昂的价格从吐蕃人手中收购牦牛肉以及桑麻油菜籽等经济作物。
你要是以为赵栩是想要经济战争打垮吐蕃,那就想错了。这个时代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哪里来的什么经济战争。
赵栩的杀招在于两个,一个是诱使吐蕃人逐渐减少青稞的种植,转而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等到时间长了他们缺乏粮食来源的时候,选择一个大灾之年突然断绝粮食输入,那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赵栩担心不保险,干脆就命人秘密的在卖往吐蕃的粮食和食盐之中添加了铅粉。
慢性铅中毒很难被察觉,可效果却是非常有效。几年的功夫就能让一个龙精虎猛的小伙子成为路都走不动的病号。再配合上大灾之年断绝粮食出口,那赵栩只需要在来年派人去接收国土就行了。
这种做法的确是会引来那些正人君子们的微词,可在赵栩看来却是最好的选择。足以为千百年来无数惨死在吐蕃人的屠刀之下,以及被掳掠上山成为生不如死的奴隶的人报仇雪恨。
在赵栩看来,大宋文官们提出的各种意见说法只需要一种看法就足够。凡是文官们赞成的,必然是不利的。凡是文官们反对的,必然是利民的。这一点绝对不会有错。
吐蕃的事情已经进行了数年之久,现在赵栩只需要等待一个吐蕃降下天灾的时刻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这两条路都走不通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只剩下了走最北边,从西域一路冲击到两河流域再转向南下直接杀入印度的路程。
而赵栩也是按照这条路线安排进程的。
西夏覆灭之后,前往西域的道路就被重新打通。不过赵栩并没有急切的就挥兵杀过去。那样是脑袋发热的找死做法。没有充足的物资补给,任何军队都不可能打赢战争。
蒙古人横扫世界岛的时候,看似没有什么后勤线。可实际上他们也是通过极高的机动能力抢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发起攻击,从而达到了就食于敌的目的。而且他们也是持续不断从蒙古高原上向着前线输送大量的马匹牛羊。没有这些物资的话,蒙古人甚至连西夏人都打不过。
所以赵栩拿下西夏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建道路。
西夏当地的百姓被大量雇佣起来,修建从兴庆府到敦煌的道路。同时开工的还有从长安通往兴庆府的官道。
这些道路都是双线,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官道之外还在官道平行的地方修建了一条铁路。
你没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就是铁路。
随着赵栩在各地疯狂推广土法小高炉,在遮蔽了蓝天与白云的同时,海量的钢铁也是流水般的从众多小高炉里日复一日的汹涌而出。
这些年里大宋的钢铁产量都是成几何倍数增长,那些建造在河边的小高炉一锅出来就是一两吨的钢铁。一天起码能出两锅。而赵栩在自己投资在各地大规模建造小高炉的同时,还允许有钱人也自行建设。加入钢铁生产的买卖之中。
在小高炉遍地开花的同时,钢铁产量自然也是节节攀升。
在缺乏铁制品的时代里,钢铁自然是供不应求。可随着钢铁产量的大规模增加,市场却是逐渐饱和了。
大宋钢铁主要是消耗在农具上。之前许多偏远地区还在用着木头做着的农具干活,所以无论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炼钢厂出产的钢铁大部分都是做成了农具发卖各地。
大宋需要农具的地方虽然很多,可终究也是有尽头的。等到市场饱和之后,需求量就急速下降。毕竟铁质的农具可不容易损坏,想要更新换代需要很长的时间。
除了农具之外,民生方面还有各类大车以及自行车都在采用钢铁。小型水库,一些原始程度的模具厂,新式的土水泥外加土法炼制的钢铁构造的新式建筑,新式船舶,新建的桥梁等等许多地方也是要用到钢铁。
再加上军方对于兵器甲胄,火枪火炮等方面的需求。前几年的时候还能将生产出来的钢铁消化干净。
投资炼钢厂,生产出来的钢铁不愁卖还能大赚一笔。这种好事情自然是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力。很多手中有钱的人也开始投资建设炼钢厂。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兴建钢铁厂,钢铁产量以可怕的速度提升。赵栩就必须给这些产品找到销路才行。否则的话,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卖不出去,那肯定会导致有史以来的第一场经济危机。
赵栩选择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建铁路。
因为蒸汽机还没有研制出来,所以所谓的铁路实际上不过是用钢铁做的驰道。由马匹拖拽着板车在铁轨上奔跑运送货物和人员而已。
这并非是赵栩的发明创造,而是源于千年之前的秦朝。
秦灭楚国的时候就曾经建造过大量的类似设施用来向前线运送物资,只不过因为缺少重金属轨道用的是木头罢了。
后来这些木质轨道的铁路被萧何给拆掉了。赵栩曾经听人说过很可惜,如果不拆掉的话说不定华夏早在千年前就能建造铁路云云。当时他是笑的很厉害。
那些木质铁路都是用木材做的。风吹日晒的哪里能用得上多久。哪怕萧何不拆也会自己报废。至于千年前建造铁路,没有足够的钢铁造个屁啊。就那每年不过上百万斤,是斤不是吨的产量建什么铁路。幼儿园的还差不多。
一直到此时,手中有了足够钢铁的赵栩终于能让铁路提前出世。
因为唐朝的时候西域还在华夏的手中,可到了宋时西域已经脱离了掌控范围。
这里只说从西域走去印度,那是因为这是这个时代唯一的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道路。
海路的话,赵栩此时正在集中力量开拓美洲的殖民地。没有足够多的力量将足以灭国征服印度的军队以及至少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后勤补给维持下去。所以海路顶多是能时不时的提供补给和增援,可作为主要攻击手段就不可能了。
海路不通的话,陆路有三条可以选择。最南边就是从安南出发,通过暹罗和缅甸进入印度。这条路理论上可行,然而实际上根本就走不通。
从安南到暹罗的道路修了快两年了,这才刚刚修建到接近曼谷的地方。等到修通横穿一望无际密林的道路前往印度,那真的是要等到头发也白了的程度。
暹罗和缅甸境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森林,除了山地部落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大规模的人类居住点。以这个时代的科技力量来说,想要修通数千里路的密林道路,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还没算上极为可怕的热带病的影响。
第一条路不行,第二条路同样也走不通。
第二条路就是从中原和关中出发,走过整个青藏高原直接就居高临下的可以冲击印度。这是最短最近的一条道路。
而之所以不行,那是因为这条路要横贯整个青藏高原。
高原反应大家都知道,这个原因就不多说了。可哪怕是赵栩不怕死人的硬顶着上去也不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后勤。
古代战争对于后勤的需求并没有现代战争那样变.态外加可怕。可同样也是致命的事情。反正赵栩没听说过谁家打仗的时候被人断掉了后勤还能打赢的。
后勤并不是简单的提供粮草,用科学的话来解释就是,通过国家经济动员,对武装力量提供保障。
从军士们手中拿着的刀枪剑戟,到身上穿的甲胄盾牌。从口中吃的粮食肉类,到食盐油脂醋。从鞋子单衣,到帐篷雨衣。从随身携带的干粮,到军士们上茅厕用的草纸。从医疗药品,到给马匹等牲畜刷毛的刷子。从各种修理工具,到文书官吏们使用的笔墨纸砚等等等等。
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所需要的物资种类之多,数量之庞大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而想要长期维持这样一条后勤线,在没有飞机铁路的情况下,首要条件就需要一条能够大规模通行官道。
而想要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修路。千年之后的时代里可以所做到,但是现在绝对不可能。除非赵栩能够召唤出来神龙实现愿望。
除了高原反应以及没办法保持后勤供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还有一个吐蕃国。
很久很久以前,习惯了在高原生活的当地人就不断的下山冲击。他们骁勇善战,悍不畏死。甚至就连大唐的国都长安城都曾经被吐蕃所攻克过。
历史上那位倒霉的唐朝皇帝与他身边的大臣们也是和宋徽宗宋钦宗的靖康之耻差不多。将长安城内的少女乃至官宦人家的少女用绳子捆着送去了吐蕃的军营。
这些吐蕃人每次下山都会掳掠众多的人口回高原,而这些人口就是奴隶。每一个都是活的生不如死。
赵栩一想到小说之中什么某某寺的大师能在中原得到武林同道尊重什么的,就恨不得喷他们一脸的口水。什么时候把这些人送上去做一辈子奴隶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些不利条件加起来,直接断绝了从吐蕃冲击印度的可能性。
随便说一句,赵栩早在几年之前就开始了针对吐蕃的行动。并非是直接动用军队,而是通过贸易的手段下手。
他以优惠的价格向吐蕃出手粮食和食盐,同时以高昂的价格从吐蕃人手中收购牦牛肉以及桑麻油菜籽等经济作物。
你要是以为赵栩是想要经济战争打垮吐蕃,那就想错了。这个时代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哪里来的什么经济战争。
赵栩的杀招在于两个,一个是诱使吐蕃人逐渐减少青稞的种植,转而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等到时间长了他们缺乏粮食来源的时候,选择一个大灾之年突然断绝粮食输入,那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赵栩担心不保险,干脆就命人秘密的在卖往吐蕃的粮食和食盐之中添加了铅粉。
慢性铅中毒很难被察觉,可效果却是非常有效。几年的功夫就能让一个龙精虎猛的小伙子成为路都走不动的病号。再配合上大灾之年断绝粮食出口,那赵栩只需要在来年派人去接收国土就行了。
这种做法的确是会引来那些正人君子们的微词,可在赵栩看来却是最好的选择。足以为千百年来无数惨死在吐蕃人的屠刀之下,以及被掳掠上山成为生不如死的奴隶的人报仇雪恨。
在赵栩看来,大宋文官们提出的各种意见说法只需要一种看法就足够。凡是文官们赞成的,必然是不利的。凡是文官们反对的,必然是利民的。这一点绝对不会有错。
吐蕃的事情已经进行了数年之久,现在赵栩只需要等待一个吐蕃降下天灾的时刻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这两条路都走不通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只剩下了走最北边,从西域一路冲击到两河流域再转向南下直接杀入印度的路程。
而赵栩也是按照这条路线安排进程的。
西夏覆灭之后,前往西域的道路就被重新打通。不过赵栩并没有急切的就挥兵杀过去。那样是脑袋发热的找死做法。没有充足的物资补给,任何军队都不可能打赢战争。
蒙古人横扫世界岛的时候,看似没有什么后勤线。可实际上他们也是通过极高的机动能力抢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发起攻击,从而达到了就食于敌的目的。而且他们也是持续不断从蒙古高原上向着前线输送大量的马匹牛羊。没有这些物资的话,蒙古人甚至连西夏人都打不过。
所以赵栩拿下西夏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建道路。
西夏当地的百姓被大量雇佣起来,修建从兴庆府到敦煌的道路。同时开工的还有从长安通往兴庆府的官道。
这些道路都是双线,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官道之外还在官道平行的地方修建了一条铁路。
你没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就是铁路。
随着赵栩在各地疯狂推广土法小高炉,在遮蔽了蓝天与白云的同时,海量的钢铁也是流水般的从众多小高炉里日复一日的汹涌而出。
这些年里大宋的钢铁产量都是成几何倍数增长,那些建造在河边的小高炉一锅出来就是一两吨的钢铁。一天起码能出两锅。而赵栩在自己投资在各地大规模建造小高炉的同时,还允许有钱人也自行建设。加入钢铁生产的买卖之中。
在小高炉遍地开花的同时,钢铁产量自然也是节节攀升。
在缺乏铁制品的时代里,钢铁自然是供不应求。可随着钢铁产量的大规模增加,市场却是逐渐饱和了。
大宋钢铁主要是消耗在农具上。之前许多偏远地区还在用着木头做着的农具干活,所以无论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炼钢厂出产的钢铁大部分都是做成了农具发卖各地。
大宋需要农具的地方虽然很多,可终究也是有尽头的。等到市场饱和之后,需求量就急速下降。毕竟铁质的农具可不容易损坏,想要更新换代需要很长的时间。
除了农具之外,民生方面还有各类大车以及自行车都在采用钢铁。小型水库,一些原始程度的模具厂,新式的土水泥外加土法炼制的钢铁构造的新式建筑,新式船舶,新建的桥梁等等许多地方也是要用到钢铁。
再加上军方对于兵器甲胄,火枪火炮等方面的需求。前几年的时候还能将生产出来的钢铁消化干净。
投资炼钢厂,生产出来的钢铁不愁卖还能大赚一笔。这种好事情自然是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力。很多手中有钱的人也开始投资建设炼钢厂。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兴建钢铁厂,钢铁产量以可怕的速度提升。赵栩就必须给这些产品找到销路才行。否则的话,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卖不出去,那肯定会导致有史以来的第一场经济危机。
赵栩选择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建铁路。
因为蒸汽机还没有研制出来,所以所谓的铁路实际上不过是用钢铁做的驰道。由马匹拖拽着板车在铁轨上奔跑运送货物和人员而已。
这并非是赵栩的发明创造,而是源于千年之前的秦朝。
秦灭楚国的时候就曾经建造过大量的类似设施用来向前线运送物资,只不过因为缺少重金属轨道用的是木头罢了。
后来这些木质轨道的铁路被萧何给拆掉了。赵栩曾经听人说过很可惜,如果不拆掉的话说不定华夏早在千年前就能建造铁路云云。当时他是笑的很厉害。
那些木质铁路都是用木材做的。风吹日晒的哪里能用得上多久。哪怕萧何不拆也会自己报废。至于千年前建造铁路,没有足够的钢铁造个屁啊。就那每年不过上百万斤,是斤不是吨的产量建什么铁路。幼儿园的还差不多。
一直到此时,手中有了足够钢铁的赵栩终于能让铁路提前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