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比格满满的首演
一个月的时间,陈铭都在央音指挥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门下废寝忘食的进修着。
玩音乐没有太多的包袱,加上没有军队那种金戈铁马地肃穆。全身心投入进去的陈铭感觉日子过得飞快。虽然每天晚上回到央音安排的宿舍后都浑身疲惫,但精神上却十分放松。
进修完毕后,陈铭就回到了总政文工团。国家交响乐团和军乐团的成员也同样在此处汇聚。
纵然有着回忆中《梁祝》呈现的效果,但陈铭临时抱佛脚得来的一些指挥技能想要将两个国家级乐团糅合在一起的庞大乐团指挥如臂显然是痴人说梦。
好在两个乐团原本的两位指挥都十分大度的给陈铭提供辅助,三人合力。一边探讨编曲效果,一边分别负责各个声部单独排练。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陈铭收获良多。
就在陈铭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外界关于此次演出的预告与宣传已经撒的铺天盖地。在文化部的要求,的指示下,央视和地方卫视各频道都投放了《梁祝》公演的广告。
在这个娱乐相对匮乏的年代,有央视爸爸发力。短短30秒的《梁祝》排练片段,顿时引爆全国。
首演开始前两周正式开始售票,但无论是选择在售票处购票还是电话购票,人们惊讶地发现,国家大剧院该场演出靠近舞台的票竟然是全部售空的状态。
京城百姓的政治敏感度及其之高,几乎顿时明白了这些票的去处。三人成虎,在百姓闲谈的传播下,这次公演的比格顿时就上去了。甚至很多在京单位职工,发现单位居然用上面分到的两张前场票作为元旦活动奖品。
这个操作,无疑从侧面印证了谣言的真实性。《梁祝》音乐会的门票变得更加抢手,甚至不少神通广大的黄牛,都面临一票难求的境地。
外界轰轰烈烈的动静,不可避免的也传进了总政文工团里,正在排练的众人耳朵里。刚刚完成第一次合练的陈铭,听到这个消息只感到头皮发麻。
他可是还记得袁郎曾叫自己给弄两张票来着,听到众人口中这夸张的场面,自己该从哪弄票呢?
不对不对,自己好像,还答应了一个人。在白头鹰的时候,就答应了夏天来着的。
e
就在陈铭有些尴尬地站在舞台边愁眉苦脸的时候,总政的李团长走过来,递给陈铭四张票。
“陈铭啊,现在情况你也知道,最多只能给你挤出四张票来。这还是看在你是原创者和指挥的面子上才薅出来的,你可不能怨叔叔啊。”
看到眼前触手可得的四张票,陈铭哪里会埋怨。两眼发光地连连道谢,接过票以后,又开始发愁最后一张票给谁。
鲁淮成作为基地司令自然是不可能为了这件事特意跑到京城来,自己母亲前面也打过电话,老人家表示自己在电视上看就行了,不愿意出远门。好不容易上舰的钢铁直男郑某某估计也不现实。
哎,不行就给袁郎他们吧。
想不出个一二三来的陈铭,决定不要再想了。休息片刻后,再次走上舞台,开始第二次合练。
距离首演还有三天,陈铭和两位指挥都感觉效果足够了。再排练也没多大意义,于是转头开始排练陈铭新写的几首曲子。
原本陈铭是没有这个打算的,但国家交响乐团的郑指挥在听到一次合练效果后,就找到陈铭。告诉他,按照这效果,观众肯定会要求返场的,最好多准备几首短点的曲子,满足一下观众。
本来郑指挥是想着在主旋律乐曲里选两首,结果看到陈铭新写的乐谱后顿时把原先的想法丢到了爪瓜国。
三天后的晚上,公演开始前。
陈铭站在后台,看着陆陆续续上座的观众。男女老少都有就罢了,甚至还有不少大鼻子的外国人。
“嘿,紧张不?那些人都是一些在京的外国大使,还有一些知名外企代表。等会你要掉链子了,后果就不用我说了吧?”
“一边去,小陈,别听这家伙瞎说。等会你上台就当排练来,千万别紧张。也别小瞧自己,如果你水平不够,乐手们也不会服你的。”
军乐团的赵指挥佯怒地踹了一脚坏笑的郑指挥后开口说道。
“放心吧。”
陈铭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此时也只得递给赵指挥一个温和的笑脸。
时钟走向了夜晚的七点半,观众席的灯光陡然暗淡下来。随着聚光灯照在舞台上,央视新闻频道的知名主持人率先登台。
一般的音乐会是压根没有主持人的,但毕竟作为一场政治宣传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的演出。上面要这么搞,其他人也没有话说。
甚至还有点沾沾自喜。毕竟现在可是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后,全频道的同步直播。央视又不是什么公交车,想上就上。能蹭上央视的光,对乐团的成员们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
陈铭听着央视主持人口中,一连串的什么“文化部领导”,“外交部领导”,“外国公使”,再看看坐在舞台前方那一片的以前只在电视上见到过的军政大佬。陈铭,又有点方了。
迷迷糊糊间,主持人开场白已经讲完。国家交响乐团的成员开始登场,片刻后,郑指挥走出后台,从舞台侧面走上舞台。
观众席顿时响起一片掌声。陈铭这才惊醒过来,看着几名走回来的央视名嘴,陈铭和他们互相之间打了个招呼后,找了个位子坐下,从侧面静静地看着演出。
一场音乐会一般最少需要一个半小时,而《梁祝》的时长只有26分钟,所以被排在压轴的下半场出场。上半场由两只乐团分别独立完成演出。
赵,郑二人都十分稳健地选择了以前经常演奏的主旋律乐曲。前半场的演出同样收获了满场的掌声,只是这热烈程度却并不是特别高。
毕竟,再好的曲子,也架不住经常在耳边响。颇有点审美疲劳的观众在中场休息后,打起精神,准备迎接接下来的重头戏。
观众落座,全场黑暗。
一道聚光灯打在了舞台侧面的后台出口上。
陈铭看到一男一女结伴而出的主持人,深吸一口气,停下了不停抖动的腿。
出场时间,就要到了!
玩音乐没有太多的包袱,加上没有军队那种金戈铁马地肃穆。全身心投入进去的陈铭感觉日子过得飞快。虽然每天晚上回到央音安排的宿舍后都浑身疲惫,但精神上却十分放松。
进修完毕后,陈铭就回到了总政文工团。国家交响乐团和军乐团的成员也同样在此处汇聚。
纵然有着回忆中《梁祝》呈现的效果,但陈铭临时抱佛脚得来的一些指挥技能想要将两个国家级乐团糅合在一起的庞大乐团指挥如臂显然是痴人说梦。
好在两个乐团原本的两位指挥都十分大度的给陈铭提供辅助,三人合力。一边探讨编曲效果,一边分别负责各个声部单独排练。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陈铭收获良多。
就在陈铭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外界关于此次演出的预告与宣传已经撒的铺天盖地。在文化部的要求,的指示下,央视和地方卫视各频道都投放了《梁祝》公演的广告。
在这个娱乐相对匮乏的年代,有央视爸爸发力。短短30秒的《梁祝》排练片段,顿时引爆全国。
首演开始前两周正式开始售票,但无论是选择在售票处购票还是电话购票,人们惊讶地发现,国家大剧院该场演出靠近舞台的票竟然是全部售空的状态。
京城百姓的政治敏感度及其之高,几乎顿时明白了这些票的去处。三人成虎,在百姓闲谈的传播下,这次公演的比格顿时就上去了。甚至很多在京单位职工,发现单位居然用上面分到的两张前场票作为元旦活动奖品。
这个操作,无疑从侧面印证了谣言的真实性。《梁祝》音乐会的门票变得更加抢手,甚至不少神通广大的黄牛,都面临一票难求的境地。
外界轰轰烈烈的动静,不可避免的也传进了总政文工团里,正在排练的众人耳朵里。刚刚完成第一次合练的陈铭,听到这个消息只感到头皮发麻。
他可是还记得袁郎曾叫自己给弄两张票来着,听到众人口中这夸张的场面,自己该从哪弄票呢?
不对不对,自己好像,还答应了一个人。在白头鹰的时候,就答应了夏天来着的。
e
就在陈铭有些尴尬地站在舞台边愁眉苦脸的时候,总政的李团长走过来,递给陈铭四张票。
“陈铭啊,现在情况你也知道,最多只能给你挤出四张票来。这还是看在你是原创者和指挥的面子上才薅出来的,你可不能怨叔叔啊。”
看到眼前触手可得的四张票,陈铭哪里会埋怨。两眼发光地连连道谢,接过票以后,又开始发愁最后一张票给谁。
鲁淮成作为基地司令自然是不可能为了这件事特意跑到京城来,自己母亲前面也打过电话,老人家表示自己在电视上看就行了,不愿意出远门。好不容易上舰的钢铁直男郑某某估计也不现实。
哎,不行就给袁郎他们吧。
想不出个一二三来的陈铭,决定不要再想了。休息片刻后,再次走上舞台,开始第二次合练。
距离首演还有三天,陈铭和两位指挥都感觉效果足够了。再排练也没多大意义,于是转头开始排练陈铭新写的几首曲子。
原本陈铭是没有这个打算的,但国家交响乐团的郑指挥在听到一次合练效果后,就找到陈铭。告诉他,按照这效果,观众肯定会要求返场的,最好多准备几首短点的曲子,满足一下观众。
本来郑指挥是想着在主旋律乐曲里选两首,结果看到陈铭新写的乐谱后顿时把原先的想法丢到了爪瓜国。
三天后的晚上,公演开始前。
陈铭站在后台,看着陆陆续续上座的观众。男女老少都有就罢了,甚至还有不少大鼻子的外国人。
“嘿,紧张不?那些人都是一些在京的外国大使,还有一些知名外企代表。等会你要掉链子了,后果就不用我说了吧?”
“一边去,小陈,别听这家伙瞎说。等会你上台就当排练来,千万别紧张。也别小瞧自己,如果你水平不够,乐手们也不会服你的。”
军乐团的赵指挥佯怒地踹了一脚坏笑的郑指挥后开口说道。
“放心吧。”
陈铭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此时也只得递给赵指挥一个温和的笑脸。
时钟走向了夜晚的七点半,观众席的灯光陡然暗淡下来。随着聚光灯照在舞台上,央视新闻频道的知名主持人率先登台。
一般的音乐会是压根没有主持人的,但毕竟作为一场政治宣传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的演出。上面要这么搞,其他人也没有话说。
甚至还有点沾沾自喜。毕竟现在可是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后,全频道的同步直播。央视又不是什么公交车,想上就上。能蹭上央视的光,对乐团的成员们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
陈铭听着央视主持人口中,一连串的什么“文化部领导”,“外交部领导”,“外国公使”,再看看坐在舞台前方那一片的以前只在电视上见到过的军政大佬。陈铭,又有点方了。
迷迷糊糊间,主持人开场白已经讲完。国家交响乐团的成员开始登场,片刻后,郑指挥走出后台,从舞台侧面走上舞台。
观众席顿时响起一片掌声。陈铭这才惊醒过来,看着几名走回来的央视名嘴,陈铭和他们互相之间打了个招呼后,找了个位子坐下,从侧面静静地看着演出。
一场音乐会一般最少需要一个半小时,而《梁祝》的时长只有26分钟,所以被排在压轴的下半场出场。上半场由两只乐团分别独立完成演出。
赵,郑二人都十分稳健地选择了以前经常演奏的主旋律乐曲。前半场的演出同样收获了满场的掌声,只是这热烈程度却并不是特别高。
毕竟,再好的曲子,也架不住经常在耳边响。颇有点审美疲劳的观众在中场休息后,打起精神,准备迎接接下来的重头戏。
观众落座,全场黑暗。
一道聚光灯打在了舞台侧面的后台出口上。
陈铭看到一男一女结伴而出的主持人,深吸一口气,停下了不停抖动的腿。
出场时间,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