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去上学
最后,他找到了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
少爷开窍了!
一定是他脑袋受重击,开窍了。
对,一定是这样的。
有福顿时觉得,以后的日子很有盼头了。
洛川哪里知道有福的心思,开始烧水煮面条,这个很快,半刻钟不用就可以捞出来。
面条、酱料、胡萝卜丝放好,再把热滚滚地葱油浇上,简化版的炸酱面便新鲜出炉了。
前世的洛川为了省钱,粉、面就是他调节的大餐。吃的最多的是方便面,但最喜欢的却是炸酱面。
酱料浓香,配菜丰富,营养、顶饱又便宜,什么时候不想吃食堂了,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去后街来上一碗炸酱面。
说起来,自己可真不算有出息。
两人一人一大碗。
“嗯,好吃!”洛川吃了一口便停不下来了。
有福尝了一口,顿时眼睛一亮,这太美味了!
眼睛一转,不知打得什么主意,问道:“少爷,这是何吃食,如此有滋味?”
“炸酱面!”洛川嘴里塞着面条,含糊不清地答道。
一早醒来,洛川看着天空细密的小雨。
他终于想起来,自己忘记的顶顶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了。
史记:洪武三十一年,直隶洪灾,免租!
明初洪武朝的直隶,那范围可大了。
最北边的徐州、淮安府,最西边的凤阳府、庐州府,最南边的徽州府,东边就不用说了,直到黄海,全都算在里面。
按现代的地图来看,差不多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全在里面,还包括一些其他的边边角角。
而能在史书上留下记载的自然灾害,那规模能小得了么?
只是春秋笔法的资料上,洛川不知道是哪一天来的洪水,也不知道规模倒底能大到什么程度。
别说他自己知道的也不清楚,哪怕他就是知道哪一天会涨水,以他现在的名声,也没人会相信的,说不定还会挨上两颗臭鸡蛋。
别人先不管,但自己人,是需要提醒的。
洛川喝了一口粥,道:“有福,作坊的位置一定要选在地势最高的地方,下个月马上要来洪水了。”
有福惊奇地问道:“少爷,您是如何知道的?”
洛川嘿嘿一笑,道:“本少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两千年,后知六百年,本事大着呢!”
有福自然不会信他的胡说八道了,但还是点了点头。
瓜洲坝就在长江边上,洪灾哪年少得了?
见有福不太在意的表情,洛川加重语气道:“有福,这次的洪灾规模会非常大,作坊又关系到我们的生计,一定一定不能有失!”
有福见洛川说的认真,这才谨慎起来,道:“好的,少爷,我明白了,这两天便搬!”
洛川这才点了点头,放下心来。
以成全的准备来应对,总不会有错吧?
有福又道:“少爷,您真要去乡塾上学?”
洛川点了点头,道:“至少字总得认识一些吧,不然以后如何生存?”
洛川自然不缺少文化了,但认字确实是一个难关,整篇整篇的繁体字,看着都头晕。
搞得他连自学都做不到,这种半文盲的感觉非常难受。
洛川又道:“你也去上学吧!”
有福听完,愣了一下,点点头,又摇摇头。
吃完早餐,有福去作坊,洛川则自己一个人来到了集市上。
十斤猪肉,十斤鸡蛋,这是给先生的束脩,相当于学费,或是见面礼的意思。
以后逢年过节还有节敬,平日里也经常有膳食之供等等的礼数。
洛川没嫌烦,反而觉得这样挺好,尊师重道应该大力提倡的。
但他的这个又不算正规的六礼束脩,只是图个实在而已。
今天的洛川走在街面上,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那就是街面上的人,有部分已经不再避他如瘟神了。
仔细一想,应该是那幅对联的功劳。
看来这桩无本的买卖,还是很划算的嘛!
不但得了四十两银子,还让自己的名声挽回了一些。
想到银子,洛川又叹了一口气。
他很后悔,昨天在厨房里,自己为什么要直接把袋子扔给有福呢?只给他看一眼不行吗?
因为袋子一到有福手里,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一碗炸酱面都还没吃完,便不知道有福把银子给藏到哪里去了。最后只给洛川留下了二两银子的零花钱,还包括今天买束脩的钱。
卖刷子的钱,要拿来帮别人还嫖资赌债,自己写对联的钱,又被有福拿来过日子。
那自己呢?
“钱都是我自己赚得好不好!”
穿过集市,来到西区。
西区的面积很大,就是拥挤杂乱得很。
过了集市,除了临街的房子算好点,这里就再也看不到什么宅子了,都是小屋棚户。
一大早,路面上除了扛着锄头下田的农夫,还能看到许多孩童们赶着家禽家畜去放牧,至于物种,那就有意思了,有赶羊的,有赶猪的,有赶牛的,还有赶鸭子,或是鹅的。
对于农户来说,这些家禽家畜非常的重要,可能是年底的一身新衣裳钱,或是一家人一年的油盐钱,或是家人的婚丧嫁娶的资费等等。
其实养得起禽畜的人家,那也算是日子过得还行的。更贫穷的,啥都没得赶。
一家人只能靠几十亩田桑挣吃食,但凡遇到点什么天灾**,便只能卖田卖地,更不堪的,便是卖儿卖女。
土地兼并便是这么来的,这是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
洛川静静地走着,静静地看着,静静地想着。
好在行不太远,难得的出现了一间青砖白瓦的大院子,几个人停了下来。
“天、云、雷、雨、日、月、斗、星、江、山、水、石、路、井、墙、城……”
还未进去,院子里便传出孩童们朗朗地读书声,稚嫩清脆。
院门上的大匾额写道:瓜洲坝乡塾。
这里不算官学,也不算是族学,准确来说,应该算是带福利性质的民办学校。
瓜洲坝上的一些富户们,大家集资置办好院落,桌椅,还有先生们每年的资奉。那些请不起私塾先生,又想小孩读点书的人家,便可以免费送孩子到这里上学。
平时给先生的束脩、节敬之类的,往往几个鸡蛋鸭蛋,或是半尺粗布,多少都行,意思一下,只为全一个师礼而已。
这种形式,也算是富户乡绅们为自己挣名声的一种方式。
听有福说,乡塾里的先生凶悍的很。
少爷开窍了!
一定是他脑袋受重击,开窍了。
对,一定是这样的。
有福顿时觉得,以后的日子很有盼头了。
洛川哪里知道有福的心思,开始烧水煮面条,这个很快,半刻钟不用就可以捞出来。
面条、酱料、胡萝卜丝放好,再把热滚滚地葱油浇上,简化版的炸酱面便新鲜出炉了。
前世的洛川为了省钱,粉、面就是他调节的大餐。吃的最多的是方便面,但最喜欢的却是炸酱面。
酱料浓香,配菜丰富,营养、顶饱又便宜,什么时候不想吃食堂了,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去后街来上一碗炸酱面。
说起来,自己可真不算有出息。
两人一人一大碗。
“嗯,好吃!”洛川吃了一口便停不下来了。
有福尝了一口,顿时眼睛一亮,这太美味了!
眼睛一转,不知打得什么主意,问道:“少爷,这是何吃食,如此有滋味?”
“炸酱面!”洛川嘴里塞着面条,含糊不清地答道。
一早醒来,洛川看着天空细密的小雨。
他终于想起来,自己忘记的顶顶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了。
史记:洪武三十一年,直隶洪灾,免租!
明初洪武朝的直隶,那范围可大了。
最北边的徐州、淮安府,最西边的凤阳府、庐州府,最南边的徽州府,东边就不用说了,直到黄海,全都算在里面。
按现代的地图来看,差不多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全在里面,还包括一些其他的边边角角。
而能在史书上留下记载的自然灾害,那规模能小得了么?
只是春秋笔法的资料上,洛川不知道是哪一天来的洪水,也不知道规模倒底能大到什么程度。
别说他自己知道的也不清楚,哪怕他就是知道哪一天会涨水,以他现在的名声,也没人会相信的,说不定还会挨上两颗臭鸡蛋。
别人先不管,但自己人,是需要提醒的。
洛川喝了一口粥,道:“有福,作坊的位置一定要选在地势最高的地方,下个月马上要来洪水了。”
有福惊奇地问道:“少爷,您是如何知道的?”
洛川嘿嘿一笑,道:“本少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两千年,后知六百年,本事大着呢!”
有福自然不会信他的胡说八道了,但还是点了点头。
瓜洲坝就在长江边上,洪灾哪年少得了?
见有福不太在意的表情,洛川加重语气道:“有福,这次的洪灾规模会非常大,作坊又关系到我们的生计,一定一定不能有失!”
有福见洛川说的认真,这才谨慎起来,道:“好的,少爷,我明白了,这两天便搬!”
洛川这才点了点头,放下心来。
以成全的准备来应对,总不会有错吧?
有福又道:“少爷,您真要去乡塾上学?”
洛川点了点头,道:“至少字总得认识一些吧,不然以后如何生存?”
洛川自然不缺少文化了,但认字确实是一个难关,整篇整篇的繁体字,看着都头晕。
搞得他连自学都做不到,这种半文盲的感觉非常难受。
洛川又道:“你也去上学吧!”
有福听完,愣了一下,点点头,又摇摇头。
吃完早餐,有福去作坊,洛川则自己一个人来到了集市上。
十斤猪肉,十斤鸡蛋,这是给先生的束脩,相当于学费,或是见面礼的意思。
以后逢年过节还有节敬,平日里也经常有膳食之供等等的礼数。
洛川没嫌烦,反而觉得这样挺好,尊师重道应该大力提倡的。
但他的这个又不算正规的六礼束脩,只是图个实在而已。
今天的洛川走在街面上,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那就是街面上的人,有部分已经不再避他如瘟神了。
仔细一想,应该是那幅对联的功劳。
看来这桩无本的买卖,还是很划算的嘛!
不但得了四十两银子,还让自己的名声挽回了一些。
想到银子,洛川又叹了一口气。
他很后悔,昨天在厨房里,自己为什么要直接把袋子扔给有福呢?只给他看一眼不行吗?
因为袋子一到有福手里,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一碗炸酱面都还没吃完,便不知道有福把银子给藏到哪里去了。最后只给洛川留下了二两银子的零花钱,还包括今天买束脩的钱。
卖刷子的钱,要拿来帮别人还嫖资赌债,自己写对联的钱,又被有福拿来过日子。
那自己呢?
“钱都是我自己赚得好不好!”
穿过集市,来到西区。
西区的面积很大,就是拥挤杂乱得很。
过了集市,除了临街的房子算好点,这里就再也看不到什么宅子了,都是小屋棚户。
一大早,路面上除了扛着锄头下田的农夫,还能看到许多孩童们赶着家禽家畜去放牧,至于物种,那就有意思了,有赶羊的,有赶猪的,有赶牛的,还有赶鸭子,或是鹅的。
对于农户来说,这些家禽家畜非常的重要,可能是年底的一身新衣裳钱,或是一家人一年的油盐钱,或是家人的婚丧嫁娶的资费等等。
其实养得起禽畜的人家,那也算是日子过得还行的。更贫穷的,啥都没得赶。
一家人只能靠几十亩田桑挣吃食,但凡遇到点什么天灾**,便只能卖田卖地,更不堪的,便是卖儿卖女。
土地兼并便是这么来的,这是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
洛川静静地走着,静静地看着,静静地想着。
好在行不太远,难得的出现了一间青砖白瓦的大院子,几个人停了下来。
“天、云、雷、雨、日、月、斗、星、江、山、水、石、路、井、墙、城……”
还未进去,院子里便传出孩童们朗朗地读书声,稚嫩清脆。
院门上的大匾额写道:瓜洲坝乡塾。
这里不算官学,也不算是族学,准确来说,应该算是带福利性质的民办学校。
瓜洲坝上的一些富户们,大家集资置办好院落,桌椅,还有先生们每年的资奉。那些请不起私塾先生,又想小孩读点书的人家,便可以免费送孩子到这里上学。
平时给先生的束脩、节敬之类的,往往几个鸡蛋鸭蛋,或是半尺粗布,多少都行,意思一下,只为全一个师礼而已。
这种形式,也算是富户乡绅们为自己挣名声的一种方式。
听有福说,乡塾里的先生凶悍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