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鲁若麟不点头怎么议和(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金州军的强势大大刺激了朝廷,眼见满清就要坚持不住了,内阁秘密下了命令,让洪承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满清一些帮助。
正巧,满清的谈判使者也在这个时候秘密进京了。
前几年崇祯就有与满清议和的打算,但是迫于朝廷内舆论的巨大压力,以及满朝上下死鸭子嘴硬,不肯面对堂堂大明奈何不了一个区区辽东蛮夷的事实,和谈的事情最终无疾而终。
现在面对金州军的巨大压力,满清终于放下了架子,以前所未有的低姿态表达了议和的述求,并希望能够成为大明的藩属,得到大明的保护。
朝廷正在为中原战事焦头烂额,每天都是城池沦陷的坏消息,这个时候收到满清近乎投降的议和请求,顿时成了朝廷维持体面的救命稻草。
再次登上内阁首辅位置的周延儒当仁不让的抢到了主持议和的差事,而且表现得非常的迫不及待。
周延儒的日子也不好过,复起之后朝政并没有因为满清的偃旗息鼓而好转,反而是中原大地的叛乱愈演愈烈,几乎到了无可收拾的局面。
性格急躁的崇祯也表现出了对周延儒的不满,再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政绩,被翻脸不认人的崇祯拿下是大概率的事情。
当然,朝廷内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
这些反对的官员并不是认为议和是坏事,只是担心朝廷接纳了满清会因此而激怒金州军。要是金州军因此而叛出朝廷,那对朝廷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所以想要接受满清的称臣,最好先摸清楚鲁若麟的态度,否则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而持这样观点的大臣主要是与金州军交好,并知道金州军恐怖实力的,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兵部尚书陈新甲。
原本的历史上陈新甲因为泄露了崇祯欲与满清议和的消息被崇祯当做替罪羊杀掉了,现在这个时空陈新甲身负战功,又没有议和这档子腌臜事,自然还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好好的待着。
崇祯前几年还对陈新甲宠信有加,希望陈新甲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能够有一番作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叛乱此起彼伏,渐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崇祯对陈新甲的态度也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
其实换谁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也不可能扭转乾坤,毕竟大明已经烂到骨子里去了。即使陈新甲使出百般解数,依然不能阻止局势继续恶化。
虽然崇祯对陈新甲的不满在加剧,但是崇祯暂时没有换掉他的想法。不是崇祯对陈新甲还报有什么希望,而是朝中根本没人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其实对于一部尚书在一个举人出身的官员身上,东林党人应该早就看不过眼才是。换了其他位置,早就应该被东林党人黑出屎来,将位置让给自己这些贤达们了。
不过谁让兵部尚书的位置是在太高危了,陈新甲的前几任领导几乎没有得到善终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大家对这个位置唯恐避之不及,才让陈新甲安安稳稳的坐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没人想去替代。
加上陈新甲与鲁若麟的关系人尽皆知? 是朝廷与金州军之间的重要缓冲? 只要金州军不造反,朝廷也不想随便将他换掉。
对于陈新甲需要得到金州军认可才能议和的意见? 朝廷中的正义之士们顿时就爆发了。
“陈尚书? 按照你的意思朝廷想要与谁议和还需要得到金州军认可了?你把朝廷置于何地?置皇上于何地?”阁老陈演句句诛心,几乎是想要置陈新甲于死地。
当年陈演在辽南受到了鲁若麟的羞辱? 就曾发誓与金州军不共戴天,此时自然不会放过陈新甲这个“鲁党”的重要人物。
崇祯是个软耳朵? 听了陈演的话眼神顿时就阴沉下来? 看得陈新甲心惊肉跳。
“陈阁老此言大谬!我陈新甲对皇上和朝廷忠心耿耿,怎会有此大逆不道的想法。我这完全是为了朝廷着想,才不得不如此啊。”这个罪名太大,陈新甲肯定不敢沾边。
“为朝廷着想?为朝廷着想就应该赞成议和? 共击鲁若麟这个逆贼!”陈演得势不饶人? 继续叫嚣道。
“逆贼?皇上和朝廷都没有说平辽伯是逆贼,陈阁老就将平辽伯定为逆贼了,还是说你代表了皇上和朝廷?”陈新甲来了一招乾坤大挪移。
“鲁若麟不是逆贼谁是逆贼?他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还需要我多说吗?”陈演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他是司马昭,那你把皇上当什么了?把我大明朝廷当什么了?曹魏吗?”陈新甲抓住陈演的漏洞死追不放。
“够了!现在不是在这里逞口舌之利的时候? 朕要问的是:要不要接受皇太极的臣服?”崇祯知道要是自己不阻止,他们能够引经据典的吵一天? 最后什么结果都没有。
“要!”这次包括陈新甲在这个问题上也有没有提出异议。
陈新甲是朝廷的兵部尚书,不是鲁若麟的手下? 他肯定要为朝廷的利益考虑。
无疑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接受皇太极的臣服对朝廷好处最大。只是在接受皇太极臣服之前? 陈新甲认为先要将鲁若麟的工作做好? 毕竟金州军倾巢北伐? 肯定是不想半途而废的。
要是金州军在明知朝廷接受了皇太极的臣服后还要继续北伐,那朝廷的颜面真的就丢尽了,是个人都会看出朝廷的外强中干。
一旦中央失去了权威,朝廷的统治差不多也要完了。
“陈新甲,既然你也同意接受皇太极的臣服,为何要阻止内阁议和?”崇祯见陈新甲也持赞同意见,态度软化了不少。
陈新甲快步走到大殿中间,跪在地上说道:“皇上,臣对大明忠心耿耿,但是哪怕是死也有一言不吐不快。”
“说。”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平辽伯此人确实野心勃勃,金州军对朝廷也不甚恭顺。依着臣的本心,臣也希望朝廷能够荡平辽南,将金州军的威胁消弭。但是臣对金州军太了解了,他们的实力太强大了,哪怕是最精锐的关宁军也远远不是金州军的对手。看看鞑子的下场就知道和金州军打起来,实在没有胜算。”
“而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实在经不起更多波折了。如果没有平定国内的叛军,臣建议朝廷暂时忍辱负重,让鲁若麟得意一时又如何?”
陈新甲的话刚刚说完,陈演又跳了出来:“忍辱负重?我看养虎为患还差不多!今天我们对鲁若麟退让了,明天他就会要的更多。不趁着现在他还没有壮大起来赶紧将他扼杀,难道非要等到其势不可制的时候再出手吗?”
“既然陈阁老的意见是趁早出手,那你觉得该怎么做?”陈新甲心平气和的问道。
“怎么做是你的事情,内阁只负责制定方略,具体的实施由兵部来执行。”陈演大言不惭的说道。
“你……”陈新甲差点被气笑了。
这就是大明最高级的文官,只管自己信口开河,不管这个事情到底能不能实现,除了嘴炮,啥都不会。
“和金州军翻脸容易,要是金州军发疯了进攻京师怎么办?要知道他们可不是鞑子,可以直接派水师在天津送军队上岸的。到时候从天津到京师一马平川,我们拿什么抵挡?要是京师有什么万一,这个责任你承担得起吗?”陈新甲气急败坏的说道。
“皇上,陈兵部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当初朝廷接纳金州军时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金州军大有不灭鞑奴不罢休的架势,此时如果我们冒然接纳皇太极的臣服,确实容易引火上身。不如照顾一下金州军的面子,先跟金州军传达一下朝廷的意思再对外公布吧。”周延儒这个时候站出来和稀泥。
同样的做法,但是在周延儒嘴里就成了照顾金州军的面子先通知一下,极大的保留了朝廷和崇祯的颜面,说得崇祯连连点头。
“臣反对,臣还是那个意思。皇上为天下之主,这种接纳外邦称臣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一个臣下可以插手的?要是鲁若麟顽冥不化,大不了我们联合皇太极先灭了他这个乱臣贼子!”陈演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并说出了不惜与满清联合攻打金州军的石破天惊之言。
其实朝廷内不少大臣在面对金州军越来越大的压力时,不是没有人在心里想过要不要和满清一起联手将金州军灭掉。只是这个想法太过大胆,而且国中恨满清的人太多了,没有人敢把这个想法说出口。
现在陈演突然将这个想法说出了口,大家都用一种诡异的眼神看着他。
联合外族打汉人,即使成了也会遗臭万年的,陈演这是为了报仇连身后名都不要了啊。
“你们这样看着我干什么?皇太极一旦臣服,就是我大明的臣子,臣子帮助朝廷讨伐不臣难道不是名正言顺的吗?”陈演一副无辜的表情。
还别说,这套说词还真的可以自圆其说。唐朝不也请外族镇压过国内叛乱吗?有这样的先例在,明朝和满清联合攻打金州军也不是说不过去。只是唐朝这样做的下场不太好,是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不过前几年鞑子还在京师周边烧杀抢掠,做了数不尽的恶事,京师百姓与鞑子可谓仇深似海。这个时候朝廷接纳皇太极已经冒了一些风险在,如果还要更进一步与鞑子联合攻打金州军,崇祯和满朝文武用膝盖想也能知道百姓会怎么骂他们。
金州军这些年在京师、天津一带施恩无数,兼且活人无数,论口碑甚至比朝廷还要好。加上金州军面子功夫做得不错,从表面上看绝对是大大的忠臣。何况金州军战绩彪悍,将鞑子打得快要亡国灭种了,让所有的汉人都扬眉吐气了一把。
这个时候朝廷与鞑子议和,甚至要和鞑子联合起来攻打金州军,百姓们会怎么想?这完全就是秦桧与岳武穆故事的翻版啊!连故事的反派都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代入感绝对不要太强了。
陈演有勇气当秦桧二世,崇祯还不想当第二个宋高宗呢。
崇祯阴沉着脸坐在龙椅上没有说话,也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这个时候崇祯是不好表态的,对与不对都不能从他口里说出来。
周延儒作为首辅则必须有个态度,“此事重大,还需从长计议。还是先派人向鲁若麟宣读朝廷的旨意,既然以后都是朝廷的臣子,就不要赶尽杀绝了。”
至于满清希望称臣之后让朝廷帮忙讨要回原来的地盘,这个头朝廷是肯定不会出的。朝廷对金州军忌惮,对满清何尝不是如此。看看前几年朝廷得惨状,就知道满清一样不能放纵。
虽然此事基本有了定议,但是派谁前往金州军也是一个难题。
朝中大臣嘴上说不怕金州军,但是真要去金州军的地盘宣读这样一份圣旨,心里还是犯怵的。
要是鲁若麟拒不接诏,那可就罪大莫及了。
这个时候谁都不想去接这个烫手山芋,凡是有资格当担这个传旨官的官员无不低下了脑袋,生怕皇帝点了他们的将。他们甚至已经在心里盘算好了借口,是身体不适,还是父母病重,或者晕船也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崇祯与这些大臣们斗智斗勇了这么些年,对这些大臣们心里的小九九也是心知肚明,心中不免一阵悲凉。
这就是号称帝国柱石的高官们,遇好事从不落后,遇困难避之不及,何其悲哀啊。
见久久没有人主动请缨,崇祯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正准备发火,陈新甲再次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臣请前往金州军宣旨,还请皇上恩准。”
“好!陈爱卿忠勇可嘉,朕心甚慰。事关重大,还请爱卿务必以国事为重。”崇祯大喜,对陈新甲的好感又回来了一些。
正巧,满清的谈判使者也在这个时候秘密进京了。
前几年崇祯就有与满清议和的打算,但是迫于朝廷内舆论的巨大压力,以及满朝上下死鸭子嘴硬,不肯面对堂堂大明奈何不了一个区区辽东蛮夷的事实,和谈的事情最终无疾而终。
现在面对金州军的巨大压力,满清终于放下了架子,以前所未有的低姿态表达了议和的述求,并希望能够成为大明的藩属,得到大明的保护。
朝廷正在为中原战事焦头烂额,每天都是城池沦陷的坏消息,这个时候收到满清近乎投降的议和请求,顿时成了朝廷维持体面的救命稻草。
再次登上内阁首辅位置的周延儒当仁不让的抢到了主持议和的差事,而且表现得非常的迫不及待。
周延儒的日子也不好过,复起之后朝政并没有因为满清的偃旗息鼓而好转,反而是中原大地的叛乱愈演愈烈,几乎到了无可收拾的局面。
性格急躁的崇祯也表现出了对周延儒的不满,再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政绩,被翻脸不认人的崇祯拿下是大概率的事情。
当然,朝廷内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
这些反对的官员并不是认为议和是坏事,只是担心朝廷接纳了满清会因此而激怒金州军。要是金州军因此而叛出朝廷,那对朝廷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所以想要接受满清的称臣,最好先摸清楚鲁若麟的态度,否则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而持这样观点的大臣主要是与金州军交好,并知道金州军恐怖实力的,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兵部尚书陈新甲。
原本的历史上陈新甲因为泄露了崇祯欲与满清议和的消息被崇祯当做替罪羊杀掉了,现在这个时空陈新甲身负战功,又没有议和这档子腌臜事,自然还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好好的待着。
崇祯前几年还对陈新甲宠信有加,希望陈新甲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能够有一番作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叛乱此起彼伏,渐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崇祯对陈新甲的态度也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
其实换谁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也不可能扭转乾坤,毕竟大明已经烂到骨子里去了。即使陈新甲使出百般解数,依然不能阻止局势继续恶化。
虽然崇祯对陈新甲的不满在加剧,但是崇祯暂时没有换掉他的想法。不是崇祯对陈新甲还报有什么希望,而是朝中根本没人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
其实对于一部尚书在一个举人出身的官员身上,东林党人应该早就看不过眼才是。换了其他位置,早就应该被东林党人黑出屎来,将位置让给自己这些贤达们了。
不过谁让兵部尚书的位置是在太高危了,陈新甲的前几任领导几乎没有得到善终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大家对这个位置唯恐避之不及,才让陈新甲安安稳稳的坐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没人想去替代。
加上陈新甲与鲁若麟的关系人尽皆知? 是朝廷与金州军之间的重要缓冲? 只要金州军不造反,朝廷也不想随便将他换掉。
对于陈新甲需要得到金州军认可才能议和的意见? 朝廷中的正义之士们顿时就爆发了。
“陈尚书? 按照你的意思朝廷想要与谁议和还需要得到金州军认可了?你把朝廷置于何地?置皇上于何地?”阁老陈演句句诛心,几乎是想要置陈新甲于死地。
当年陈演在辽南受到了鲁若麟的羞辱? 就曾发誓与金州军不共戴天,此时自然不会放过陈新甲这个“鲁党”的重要人物。
崇祯是个软耳朵? 听了陈演的话眼神顿时就阴沉下来? 看得陈新甲心惊肉跳。
“陈阁老此言大谬!我陈新甲对皇上和朝廷忠心耿耿,怎会有此大逆不道的想法。我这完全是为了朝廷着想,才不得不如此啊。”这个罪名太大,陈新甲肯定不敢沾边。
“为朝廷着想?为朝廷着想就应该赞成议和? 共击鲁若麟这个逆贼!”陈演得势不饶人? 继续叫嚣道。
“逆贼?皇上和朝廷都没有说平辽伯是逆贼,陈阁老就将平辽伯定为逆贼了,还是说你代表了皇上和朝廷?”陈新甲来了一招乾坤大挪移。
“鲁若麟不是逆贼谁是逆贼?他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还需要我多说吗?”陈演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他是司马昭,那你把皇上当什么了?把我大明朝廷当什么了?曹魏吗?”陈新甲抓住陈演的漏洞死追不放。
“够了!现在不是在这里逞口舌之利的时候? 朕要问的是:要不要接受皇太极的臣服?”崇祯知道要是自己不阻止,他们能够引经据典的吵一天? 最后什么结果都没有。
“要!”这次包括陈新甲在这个问题上也有没有提出异议。
陈新甲是朝廷的兵部尚书,不是鲁若麟的手下? 他肯定要为朝廷的利益考虑。
无疑从目前的局势来看,接受皇太极的臣服对朝廷好处最大。只是在接受皇太极臣服之前? 陈新甲认为先要将鲁若麟的工作做好? 毕竟金州军倾巢北伐? 肯定是不想半途而废的。
要是金州军在明知朝廷接受了皇太极的臣服后还要继续北伐,那朝廷的颜面真的就丢尽了,是个人都会看出朝廷的外强中干。
一旦中央失去了权威,朝廷的统治差不多也要完了。
“陈新甲,既然你也同意接受皇太极的臣服,为何要阻止内阁议和?”崇祯见陈新甲也持赞同意见,态度软化了不少。
陈新甲快步走到大殿中间,跪在地上说道:“皇上,臣对大明忠心耿耿,但是哪怕是死也有一言不吐不快。”
“说。”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平辽伯此人确实野心勃勃,金州军对朝廷也不甚恭顺。依着臣的本心,臣也希望朝廷能够荡平辽南,将金州军的威胁消弭。但是臣对金州军太了解了,他们的实力太强大了,哪怕是最精锐的关宁军也远远不是金州军的对手。看看鞑子的下场就知道和金州军打起来,实在没有胜算。”
“而今我大明正值多事之秋,实在经不起更多波折了。如果没有平定国内的叛军,臣建议朝廷暂时忍辱负重,让鲁若麟得意一时又如何?”
陈新甲的话刚刚说完,陈演又跳了出来:“忍辱负重?我看养虎为患还差不多!今天我们对鲁若麟退让了,明天他就会要的更多。不趁着现在他还没有壮大起来赶紧将他扼杀,难道非要等到其势不可制的时候再出手吗?”
“既然陈阁老的意见是趁早出手,那你觉得该怎么做?”陈新甲心平气和的问道。
“怎么做是你的事情,内阁只负责制定方略,具体的实施由兵部来执行。”陈演大言不惭的说道。
“你……”陈新甲差点被气笑了。
这就是大明最高级的文官,只管自己信口开河,不管这个事情到底能不能实现,除了嘴炮,啥都不会。
“和金州军翻脸容易,要是金州军发疯了进攻京师怎么办?要知道他们可不是鞑子,可以直接派水师在天津送军队上岸的。到时候从天津到京师一马平川,我们拿什么抵挡?要是京师有什么万一,这个责任你承担得起吗?”陈新甲气急败坏的说道。
“皇上,陈兵部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当初朝廷接纳金州军时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金州军大有不灭鞑奴不罢休的架势,此时如果我们冒然接纳皇太极的臣服,确实容易引火上身。不如照顾一下金州军的面子,先跟金州军传达一下朝廷的意思再对外公布吧。”周延儒这个时候站出来和稀泥。
同样的做法,但是在周延儒嘴里就成了照顾金州军的面子先通知一下,极大的保留了朝廷和崇祯的颜面,说得崇祯连连点头。
“臣反对,臣还是那个意思。皇上为天下之主,这种接纳外邦称臣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一个臣下可以插手的?要是鲁若麟顽冥不化,大不了我们联合皇太极先灭了他这个乱臣贼子!”陈演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并说出了不惜与满清联合攻打金州军的石破天惊之言。
其实朝廷内不少大臣在面对金州军越来越大的压力时,不是没有人在心里想过要不要和满清一起联手将金州军灭掉。只是这个想法太过大胆,而且国中恨满清的人太多了,没有人敢把这个想法说出口。
现在陈演突然将这个想法说出了口,大家都用一种诡异的眼神看着他。
联合外族打汉人,即使成了也会遗臭万年的,陈演这是为了报仇连身后名都不要了啊。
“你们这样看着我干什么?皇太极一旦臣服,就是我大明的臣子,臣子帮助朝廷讨伐不臣难道不是名正言顺的吗?”陈演一副无辜的表情。
还别说,这套说词还真的可以自圆其说。唐朝不也请外族镇压过国内叛乱吗?有这样的先例在,明朝和满清联合攻打金州军也不是说不过去。只是唐朝这样做的下场不太好,是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不过前几年鞑子还在京师周边烧杀抢掠,做了数不尽的恶事,京师百姓与鞑子可谓仇深似海。这个时候朝廷接纳皇太极已经冒了一些风险在,如果还要更进一步与鞑子联合攻打金州军,崇祯和满朝文武用膝盖想也能知道百姓会怎么骂他们。
金州军这些年在京师、天津一带施恩无数,兼且活人无数,论口碑甚至比朝廷还要好。加上金州军面子功夫做得不错,从表面上看绝对是大大的忠臣。何况金州军战绩彪悍,将鞑子打得快要亡国灭种了,让所有的汉人都扬眉吐气了一把。
这个时候朝廷与鞑子议和,甚至要和鞑子联合起来攻打金州军,百姓们会怎么想?这完全就是秦桧与岳武穆故事的翻版啊!连故事的反派都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代入感绝对不要太强了。
陈演有勇气当秦桧二世,崇祯还不想当第二个宋高宗呢。
崇祯阴沉着脸坐在龙椅上没有说话,也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这个时候崇祯是不好表态的,对与不对都不能从他口里说出来。
周延儒作为首辅则必须有个态度,“此事重大,还需从长计议。还是先派人向鲁若麟宣读朝廷的旨意,既然以后都是朝廷的臣子,就不要赶尽杀绝了。”
至于满清希望称臣之后让朝廷帮忙讨要回原来的地盘,这个头朝廷是肯定不会出的。朝廷对金州军忌惮,对满清何尝不是如此。看看前几年朝廷得惨状,就知道满清一样不能放纵。
虽然此事基本有了定议,但是派谁前往金州军也是一个难题。
朝中大臣嘴上说不怕金州军,但是真要去金州军的地盘宣读这样一份圣旨,心里还是犯怵的。
要是鲁若麟拒不接诏,那可就罪大莫及了。
这个时候谁都不想去接这个烫手山芋,凡是有资格当担这个传旨官的官员无不低下了脑袋,生怕皇帝点了他们的将。他们甚至已经在心里盘算好了借口,是身体不适,还是父母病重,或者晕船也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崇祯与这些大臣们斗智斗勇了这么些年,对这些大臣们心里的小九九也是心知肚明,心中不免一阵悲凉。
这就是号称帝国柱石的高官们,遇好事从不落后,遇困难避之不及,何其悲哀啊。
见久久没有人主动请缨,崇祯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正准备发火,陈新甲再次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臣请前往金州军宣旨,还请皇上恩准。”
“好!陈爱卿忠勇可嘉,朕心甚慰。事关重大,还请爱卿务必以国事为重。”崇祯大喜,对陈新甲的好感又回来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