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张东部奏请复名
时至今日,自孙策时代起一直困扰江东,如同江东身上附骨之疽的山越之患,已经被孙翊基本讨平。
这一点所带来的好处,除了让孙翊可以专心对外用兵之外,
还有个好处便是将山越降兵收降整编后,这为江东增添了不少精兵。
而且以往被孙策安排镇守各地的良将, 也可以腾出手来,纷纷加入到江东对外的战争之中。
例如这次孙翊意欲奇袭江夏,身边的谋士文臣他只带了庞统这一信重的人,但是善战的武将却招来了不少,
这些武将是韩当、凌操、董袭、周泰、蒋钦等江东军中的宿将。
可以说这次孙翊为了攻取江夏郡,他已经抽调了此时江东的, 大部分有名武将来了。
江夏是江东攻略荆州的最重要的门户。
虽然如今江夏兵力空虚,但孙翊可不想像历史上孙权那般, 打个江夏还要三次亲征,
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数年时间。
对于这次奇袭江夏,孙翊志在必得。
势要一战而决。
此时孙翊,正在庐江郡的郡治皖县之中。
皖县郡守府中的一处大堂里,孙翊正坐于上首。
他手中拿着一份从吴县送来的文书,看完文书内容的他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这份文书,乃是远在吴县的张竑写给孙翊的。
张竑在孙翊心目中的地位,在如今江东政局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
张竑在这份文书之中主要建言了两件事。
此刻堂内坐着许多重臣,这些众臣包括之前就已经在皖县中的吕范、孙权二人,
还包括着刚刚到达皖县中的江东各位将校。
其中坐在孙翊最近的孙权,正悄悄的观察着孙翊的神色。
当初,太史慈奉孙翊之命征讨广陵陈登。
孙权在得知此事后,因为他先前被陈登所败而怀恨在心,因此特意致信太史慈与其沟通消息。
没想到这件事被心怀坦荡的太史慈给明发奏报,报给了吴县的孙翊。
这件事令孙翊震怒,不但写信训斥其, 还将其贬为皖县令。
孙权想着若不是孙翊还需要他, 治理庐江的屯田事宜,
恐怕就凭这宗亲擅自勾连外将的罪过,孙翊就会将其索拿回吴治罪了。
自从这件事后,孙权一方面心里暗暗忌恨上了太史慈,另一方面,整个人也变得谨小慎微了起来,
他深怕哪里再行差踏错,而再惹得孙翊不快,
别最后弄得连县令也没得做了。
前几日,本来远在庐陵的孙翊,突然未提前告知就来到了皖县中。
虽然孙权不知孙翊为何如此,但孙权心怀大志,
故而自从孙翊到皖县之后,他就一直跟随在孙翊身边听从其调遣,以期将功折罪。
而在孙翊日前到达皖县之后,江东的不少将校也陆续到达了皖县之中。
并且孙翊下令让自己调度船只,征集粮草。
这一切的举动让机敏的孙权意识到了,孙翊将有大动作。
今日,孙翊召集众臣议事,孙权想来孙翊要议的便是这件大事。
本来想在这场议事会上好好表现的他, 见孙翊在收到张竑的文书后便沉默不语,他心中不免好奇起来。
孙权深知,论权势张昭可谓是当今江东第一重臣,
但要是论心中的地位,那张子布比起被孙翊尊称为“东部”的张竑来说,还是略有不及的。
也因此,孙权十分好奇这样一个在孙翊心中拥有重要地位的师臣,给孙翊上奏的会是何事。
在思索良久之后,孙翊还是打算将张竑上奏的两件事说出来。
事关重大,他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也想听听别人的看法。
孙翊将张竑上奏给他的文书收起,他先看向孙权,温言问孙权道,
“东部上奏孤,言孤可以恢复本名俨,不知仲兄有何看法?”
孙翊本名孙俨,此名乃是孙翊之父孙坚所取。
后来孙策初定江东后,依据长兄如父的人伦,他便将孙俨中的俨一字改为翊,
翊有辅佐的意思,孙策本意是想他这个三弟好好辅佐其。
孙翊四弟孙匡的名字也是孙策取的,也是这个意思。
至于当初为何孙权没被孙策改名,不是因为孙权有多被孙策看重,把他一开始就当做接班人,
乃是其运气好,那时孙坚已经为其取字。
若孙策要想改了孙权的名,也要为其改字,
孙策当时觉得麻烦且为了追思孙坚,便没为孙权改名。
但没想到后来孙策横死,孙翊承基江东。
若孙策还在位,那么孙翊的这个名字可谓是恰到好处。
但如今孙策已死,江东之主是孙翊,为人主君的话,孙翊的这个意为辅佐的名字就不适合他了,
名义名义,名正才能顺义。
况且孙翊本名孙俨,此乃孙坚所取,孙翊若改名为俨,也并不算不敬兄长。
而孙翊若想改名,这件事既是私事又是公事,
孙家中的其他长辈并不在当场,故而孙翊便将此事先问了,既是臣子又是兄长的孙权。
听到孙翊发问,孙权沉思了一会答道,
“以臣之见,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
而一人所名者,可分此定分。
故而东部上奏将军复名此事,正所宜也。”
看到孙权赞同此事,孙翊又将目光看向在场的众人,见堂中诸将皆无异议,
孙翊就知道了他们也都赞成此事。
张竑乃是江东文臣之标榜、孙权是孙氏宗亲之代表,现今堂内的诸将,又可以算是江东军方势力的代表。
这三方面都同意了,孙翊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孙翊点头道,“既如此,那孤便允东部所请。”
孙翊其实对要不要恢复本名不置可否,但这时代的人都看重名义,
既然如此,孙翊也不会无端拒绝。
在孙翊点头表示答应张竑奏请之后,一直急于表现的孙权躬问孙翊道,
“有名不可无字,不知东部可否为将军选好字?”
古人的字乃是他的第二个名字。
而且一般字都怀抱着长辈对这人的期许,可谓意义重大。
孙权主动问孙翊这个,为的是若是张竑没有为孙翊想好字,那他便想上一个极好的字献于孙翊,以讨孙翊欢心。
没料到听起孙权提起这个,孙翊笑道,“东部经学大才,又岂会不为孤定好字呢?”
“东部为孤取字为叔敬。”
俨字义为庄重、恭敬,而张竑为孙翊新取字为敬,既通本意,
又暗合《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一语。
张竑是希望孙翊从此以后能同古之大贤一般,敬事上进。
况《释名》有言:敬,警也。恒自肃警也。
张竑也是希望孙翊以后能够自我警惕,不要居功自傲,论寓意那可谓是极好的。
张竑是孙翊的老师,他为孙翊取字合情合理。
况且他为孙翊取的字也十分不俗,看孙翊那副高兴的模样,孙权就知道他十分满意这个字。
因此孙权也就罢了讨好邀功之心了。
在决定好后,孙翊转身看向坐在孙权身后的庞统,言道,
“待此间事了之后,还望功曹为孤捉笔,将孤复名一事告知天下。”
庞统本为军师校尉,后孙翊为以示对其亲重,便将庞统转任为平南将军功曹,
功曹此职,可谓是孙翊的幕府之中第一亲近之臣。
庞统面对孙翊的吩咐,立即拱手应唯道,“臣遵命!”
自此以后,孙翊便正式改名为孙俨了。
这一点所带来的好处,除了让孙翊可以专心对外用兵之外,
还有个好处便是将山越降兵收降整编后,这为江东增添了不少精兵。
而且以往被孙策安排镇守各地的良将, 也可以腾出手来,纷纷加入到江东对外的战争之中。
例如这次孙翊意欲奇袭江夏,身边的谋士文臣他只带了庞统这一信重的人,但是善战的武将却招来了不少,
这些武将是韩当、凌操、董袭、周泰、蒋钦等江东军中的宿将。
可以说这次孙翊为了攻取江夏郡,他已经抽调了此时江东的, 大部分有名武将来了。
江夏是江东攻略荆州的最重要的门户。
虽然如今江夏兵力空虚,但孙翊可不想像历史上孙权那般, 打个江夏还要三次亲征,
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数年时间。
对于这次奇袭江夏,孙翊志在必得。
势要一战而决。
此时孙翊,正在庐江郡的郡治皖县之中。
皖县郡守府中的一处大堂里,孙翊正坐于上首。
他手中拿着一份从吴县送来的文书,看完文书内容的他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这份文书,乃是远在吴县的张竑写给孙翊的。
张竑在孙翊心目中的地位,在如今江东政局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
张竑在这份文书之中主要建言了两件事。
此刻堂内坐着许多重臣,这些众臣包括之前就已经在皖县中的吕范、孙权二人,
还包括着刚刚到达皖县中的江东各位将校。
其中坐在孙翊最近的孙权,正悄悄的观察着孙翊的神色。
当初,太史慈奉孙翊之命征讨广陵陈登。
孙权在得知此事后,因为他先前被陈登所败而怀恨在心,因此特意致信太史慈与其沟通消息。
没想到这件事被心怀坦荡的太史慈给明发奏报,报给了吴县的孙翊。
这件事令孙翊震怒,不但写信训斥其, 还将其贬为皖县令。
孙权想着若不是孙翊还需要他, 治理庐江的屯田事宜,
恐怕就凭这宗亲擅自勾连外将的罪过,孙翊就会将其索拿回吴治罪了。
自从这件事后,孙权一方面心里暗暗忌恨上了太史慈,另一方面,整个人也变得谨小慎微了起来,
他深怕哪里再行差踏错,而再惹得孙翊不快,
别最后弄得连县令也没得做了。
前几日,本来远在庐陵的孙翊,突然未提前告知就来到了皖县中。
虽然孙权不知孙翊为何如此,但孙权心怀大志,
故而自从孙翊到皖县之后,他就一直跟随在孙翊身边听从其调遣,以期将功折罪。
而在孙翊日前到达皖县之后,江东的不少将校也陆续到达了皖县之中。
并且孙翊下令让自己调度船只,征集粮草。
这一切的举动让机敏的孙权意识到了,孙翊将有大动作。
今日,孙翊召集众臣议事,孙权想来孙翊要议的便是这件大事。
本来想在这场议事会上好好表现的他, 见孙翊在收到张竑的文书后便沉默不语,他心中不免好奇起来。
孙权深知,论权势张昭可谓是当今江东第一重臣,
但要是论心中的地位,那张子布比起被孙翊尊称为“东部”的张竑来说,还是略有不及的。
也因此,孙权十分好奇这样一个在孙翊心中拥有重要地位的师臣,给孙翊上奏的会是何事。
在思索良久之后,孙翊还是打算将张竑上奏的两件事说出来。
事关重大,他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也想听听别人的看法。
孙翊将张竑上奏给他的文书收起,他先看向孙权,温言问孙权道,
“东部上奏孤,言孤可以恢复本名俨,不知仲兄有何看法?”
孙翊本名孙俨,此名乃是孙翊之父孙坚所取。
后来孙策初定江东后,依据长兄如父的人伦,他便将孙俨中的俨一字改为翊,
翊有辅佐的意思,孙策本意是想他这个三弟好好辅佐其。
孙翊四弟孙匡的名字也是孙策取的,也是这个意思。
至于当初为何孙权没被孙策改名,不是因为孙权有多被孙策看重,把他一开始就当做接班人,
乃是其运气好,那时孙坚已经为其取字。
若孙策要想改了孙权的名,也要为其改字,
孙策当时觉得麻烦且为了追思孙坚,便没为孙权改名。
但没想到后来孙策横死,孙翊承基江东。
若孙策还在位,那么孙翊的这个名字可谓是恰到好处。
但如今孙策已死,江东之主是孙翊,为人主君的话,孙翊的这个意为辅佐的名字就不适合他了,
名义名义,名正才能顺义。
况且孙翊本名孙俨,此乃孙坚所取,孙翊若改名为俨,也并不算不敬兄长。
而孙翊若想改名,这件事既是私事又是公事,
孙家中的其他长辈并不在当场,故而孙翊便将此事先问了,既是臣子又是兄长的孙权。
听到孙翊发问,孙权沉思了一会答道,
“以臣之见,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
而一人所名者,可分此定分。
故而东部上奏将军复名此事,正所宜也。”
看到孙权赞同此事,孙翊又将目光看向在场的众人,见堂中诸将皆无异议,
孙翊就知道了他们也都赞成此事。
张竑乃是江东文臣之标榜、孙权是孙氏宗亲之代表,现今堂内的诸将,又可以算是江东军方势力的代表。
这三方面都同意了,孙翊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孙翊点头道,“既如此,那孤便允东部所请。”
孙翊其实对要不要恢复本名不置可否,但这时代的人都看重名义,
既然如此,孙翊也不会无端拒绝。
在孙翊点头表示答应张竑奏请之后,一直急于表现的孙权躬问孙翊道,
“有名不可无字,不知东部可否为将军选好字?”
古人的字乃是他的第二个名字。
而且一般字都怀抱着长辈对这人的期许,可谓意义重大。
孙权主动问孙翊这个,为的是若是张竑没有为孙翊想好字,那他便想上一个极好的字献于孙翊,以讨孙翊欢心。
没料到听起孙权提起这个,孙翊笑道,“东部经学大才,又岂会不为孤定好字呢?”
“东部为孤取字为叔敬。”
俨字义为庄重、恭敬,而张竑为孙翊新取字为敬,既通本意,
又暗合《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一语。
张竑是希望孙翊从此以后能同古之大贤一般,敬事上进。
况《释名》有言:敬,警也。恒自肃警也。
张竑也是希望孙翊以后能够自我警惕,不要居功自傲,论寓意那可谓是极好的。
张竑是孙翊的老师,他为孙翊取字合情合理。
况且他为孙翊取的字也十分不俗,看孙翊那副高兴的模样,孙权就知道他十分满意这个字。
因此孙权也就罢了讨好邀功之心了。
在决定好后,孙翊转身看向坐在孙权身后的庞统,言道,
“待此间事了之后,还望功曹为孤捉笔,将孤复名一事告知天下。”
庞统本为军师校尉,后孙翊为以示对其亲重,便将庞统转任为平南将军功曹,
功曹此职,可谓是孙翊的幕府之中第一亲近之臣。
庞统面对孙翊的吩咐,立即拱手应唯道,“臣遵命!”
自此以后,孙翊便正式改名为孙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