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地主老财们,哥要发表了
稳定压倒一切。
后世某国的新闻稿子里经常出现这句话。
李冉向来嗤之以鼻,认为是维护阶级统治的愚民政策。
然而站在不同的位置上,他赫然发现自己错得厉害。
稳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绝对是最大的利好。
不稳定,意味着物价上涨,意味着治安降低,意味着最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
短短几个月,河东道的粮价已经足足高了十倍!
一路到晋阳的路上,随处可见饿殍,恍惚间又回到了吉州地震的时候那种惨状。
桓彦范干什么吃的!
李重润走后,李冉第一时间将晋阳七品以上的官员都集中起来,开会。
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宛如彷徨的蚂蚁,忐忑中带着不安……李冉敢在宣武殿上格杀大臣,一枪一个,这小小的晋阳衙门,还不够他这尊大佛立威的。
“咳咳!”
重重的咳嗽声响起,所有人菊花一紧。
李冉阴沉着脸从府衙后堂走来,面色如冰,眸子里的冷然喷薄欲出。
“我问,你们答。”
简单的交代,粗暴而单刀直入。
这态度,哪是官场同僚间的交谈,分明是审问犯人的语气!
“……尚书令大人,我等有哪里做得不对?”
桓彦范不得不硬着头皮顶撞,作为晋阳的主事官,内政的一把手,李冉发飙,打的正是他的脸。
但他自问在晋阳这段日子兢兢业业,对平息河东道的叛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槽点太多,我吐不过来。”
李冉瞪了他一眼,对这哥们自己将脸凑上来挨板子毫不客气就是一顿抽抽,“总的来说,做的跟狗屎一样。”
一石激起千层浪。
粗鄙的言辞瞬间惹怒了所有官僚,各个怒目圆睁,若不是顾忌李冉腰间别的家伙,肯定要冲上来报以老拳。
“还不服气?行!咱们就花点时间捣掰捣掰。”
李冉笑了,这些人生气,证明还不是无可救药。
“首先,河东道的粮价,为什么会比平常高出十倍!”
最致命的问题,开口就是王炸。
“……尚书令!你可知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逆党武三思负隅顽抗,他趁着官军未来时,已将河东道所有粮食搜刮一空准备固守,而官军轻骑而来,给养运送麻烦,为了平叛,我等又组织河东道百姓供给官军给养,处处都需要粮食,你倒是说说,为何粮食会涨价!”
桓彦范理直气壮,显然这事有他全程参与。
“好,咱们就算笔账。”
李冉笑意更浓,摸出本子,一笔一笔罗列,“河东道的粮食产量是这个数,你们官府除了进贡给国库粮仓外,其余部分均作为税收充实到本级财政里,除开日常开销外,还剩下这个数。”
“武三思的叛军万余人,每天消耗的粮食是这个数,就算他将河东道府库所有的存粮都收刮走了,短短几个月之内,也吃不完!”
“而攻破他老巢时,却没有找到多少存粮,难道,这些粮食会飞了不成?”
说话讲证据,要捶人,就捶得对方无话可说。
随着李冉将一个个数字写出来,哪怕对数学不大敏感的晋阳士大夫们的脸色也渐渐变了。
似乎,各种算法都指向了一个疑问。
粮食数目对不上……起码有数千石粮食不翼而飞了!
“叛乱结束后,洛阳方面已组织各地富裕的粮食运往河东,但需要时间,远水救不了近渴,更何况咱们只算了晋阳,就有数千石的粮食对不上号,那么整个河东道有多少粮食对不上号呢?”
李冉环视众人,把他们问得面红耳赤。
尤其是桓彦范,一张脸涨得跟猪肝似的。
“……尚书令大人,我等决计没有中饱私囊。”
他极力辩解着,恨不得以死自证清白。
“我知道,我相信你。”
李冉重重点头,肯定的态度令众人心中一暖。
多好的小伙子哈,看人的眼光就是这么准。
然而下一秒钟众人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
“毕竟以你们的头脑,还想不到这么专业把粮食偷走的法子。”
咋还骂人呢!
该不该反驳一下?
众人面面相觑,似乎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尚书令大人,还请不吝赐教,所谓专业,是何意?”
桓彦范羞得无地自容,但他不愧是中唐四大名相之一,对于不懂的领域,虚心求教的态度没话说。
“粮食,都在地主老财手里。”
李冉晒然笑笑,直接给出答案。
“他们前期向武三思投诚,将粮食交给了这位叛乱的梁王,这么做虽然助纣为虐,但也情有可原,毕竟武三思的屠刀就悬在脑门上,硬撑着绝对被当做典型以儆效尤,等不到官军脑袋就要被挂在旗杆上,当然,大部分地主老财都是被迫站队,但其中也不乏两头下注的投机客,这些人,得查,咱们不能让偷奸耍滑的人左右逢源。”
任何时候墙头草都是打压的对象,审问人是监察御史出身的桓彦范拿手好戏,他当即一口答应下来。
“然而武三思不可能将所有粮食都运到自己的堡垒中,他需要分散安置,换句话说,这些名义上属于他的粮食,其实并不在他手里。”
关键点来了,李冉眉毛一扬道,“随着平叛推进,某些被收复的地方中,其实就有囤积粮食的仓库,但官军人少,心思又扑在战役上,只把稳定地方治安的工作交给了各个乡绅和里正,这些人几乎都是地主老财,你说,他们会不会放着交出去的粮食不要?”
桓彦范顿时恍然,怒目道,“这些硕鼠!果然可恨。”
“别急,他们的小手段还没完。”
李冉继续补刀,“地主老财们收回了自家粮食后,知道这玩意精贵,就秘密囤积起来,不肯协助官府放到市面上稳定物价,粮食是基础物资,它一涨价,其余东西跟着涨,恶性循环。”
“他们这是在草菅人命!”,桓彦范气得破口大骂。
虽然他自己也有良田近百亩,名副其实的地主,但书香门第的吃相绝不会这么难看。
“对于他们而言,百姓越过不下去,便越会卖身给他们当佃农。”
有了在长安和洛阳的经验,地主老财的想干什么,李冉一清二楚。
简单来说,发国难财!
百姓的死活在他们眼里肯定比不上肥硕自己的腰包……天塌下来了,大不了换个皇帝做,又不影响他们在乡里传宗接代。
李冉嘴角微微上扬。
那份五年计划书中提到的改变士农工商阶层人数比例,绝对正确。
他已在长安和洛阳砍了地主老财们两刀,虽然效果显著,但还没到伤经动骨的程度。
而这被打成了烂摊子的河东道,正好是第三刀下手的好地方……不捅个刀刀见血,他名字倒着写!
后世某国的新闻稿子里经常出现这句话。
李冉向来嗤之以鼻,认为是维护阶级统治的愚民政策。
然而站在不同的位置上,他赫然发现自己错得厉害。
稳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绝对是最大的利好。
不稳定,意味着物价上涨,意味着治安降低,意味着最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
短短几个月,河东道的粮价已经足足高了十倍!
一路到晋阳的路上,随处可见饿殍,恍惚间又回到了吉州地震的时候那种惨状。
桓彦范干什么吃的!
李重润走后,李冉第一时间将晋阳七品以上的官员都集中起来,开会。
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宛如彷徨的蚂蚁,忐忑中带着不安……李冉敢在宣武殿上格杀大臣,一枪一个,这小小的晋阳衙门,还不够他这尊大佛立威的。
“咳咳!”
重重的咳嗽声响起,所有人菊花一紧。
李冉阴沉着脸从府衙后堂走来,面色如冰,眸子里的冷然喷薄欲出。
“我问,你们答。”
简单的交代,粗暴而单刀直入。
这态度,哪是官场同僚间的交谈,分明是审问犯人的语气!
“……尚书令大人,我等有哪里做得不对?”
桓彦范不得不硬着头皮顶撞,作为晋阳的主事官,内政的一把手,李冉发飙,打的正是他的脸。
但他自问在晋阳这段日子兢兢业业,对平息河东道的叛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槽点太多,我吐不过来。”
李冉瞪了他一眼,对这哥们自己将脸凑上来挨板子毫不客气就是一顿抽抽,“总的来说,做的跟狗屎一样。”
一石激起千层浪。
粗鄙的言辞瞬间惹怒了所有官僚,各个怒目圆睁,若不是顾忌李冉腰间别的家伙,肯定要冲上来报以老拳。
“还不服气?行!咱们就花点时间捣掰捣掰。”
李冉笑了,这些人生气,证明还不是无可救药。
“首先,河东道的粮价,为什么会比平常高出十倍!”
最致命的问题,开口就是王炸。
“……尚书令!你可知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逆党武三思负隅顽抗,他趁着官军未来时,已将河东道所有粮食搜刮一空准备固守,而官军轻骑而来,给养运送麻烦,为了平叛,我等又组织河东道百姓供给官军给养,处处都需要粮食,你倒是说说,为何粮食会涨价!”
桓彦范理直气壮,显然这事有他全程参与。
“好,咱们就算笔账。”
李冉笑意更浓,摸出本子,一笔一笔罗列,“河东道的粮食产量是这个数,你们官府除了进贡给国库粮仓外,其余部分均作为税收充实到本级财政里,除开日常开销外,还剩下这个数。”
“武三思的叛军万余人,每天消耗的粮食是这个数,就算他将河东道府库所有的存粮都收刮走了,短短几个月之内,也吃不完!”
“而攻破他老巢时,却没有找到多少存粮,难道,这些粮食会飞了不成?”
说话讲证据,要捶人,就捶得对方无话可说。
随着李冉将一个个数字写出来,哪怕对数学不大敏感的晋阳士大夫们的脸色也渐渐变了。
似乎,各种算法都指向了一个疑问。
粮食数目对不上……起码有数千石粮食不翼而飞了!
“叛乱结束后,洛阳方面已组织各地富裕的粮食运往河东,但需要时间,远水救不了近渴,更何况咱们只算了晋阳,就有数千石的粮食对不上号,那么整个河东道有多少粮食对不上号呢?”
李冉环视众人,把他们问得面红耳赤。
尤其是桓彦范,一张脸涨得跟猪肝似的。
“……尚书令大人,我等决计没有中饱私囊。”
他极力辩解着,恨不得以死自证清白。
“我知道,我相信你。”
李冉重重点头,肯定的态度令众人心中一暖。
多好的小伙子哈,看人的眼光就是这么准。
然而下一秒钟众人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
“毕竟以你们的头脑,还想不到这么专业把粮食偷走的法子。”
咋还骂人呢!
该不该反驳一下?
众人面面相觑,似乎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尚书令大人,还请不吝赐教,所谓专业,是何意?”
桓彦范羞得无地自容,但他不愧是中唐四大名相之一,对于不懂的领域,虚心求教的态度没话说。
“粮食,都在地主老财手里。”
李冉晒然笑笑,直接给出答案。
“他们前期向武三思投诚,将粮食交给了这位叛乱的梁王,这么做虽然助纣为虐,但也情有可原,毕竟武三思的屠刀就悬在脑门上,硬撑着绝对被当做典型以儆效尤,等不到官军脑袋就要被挂在旗杆上,当然,大部分地主老财都是被迫站队,但其中也不乏两头下注的投机客,这些人,得查,咱们不能让偷奸耍滑的人左右逢源。”
任何时候墙头草都是打压的对象,审问人是监察御史出身的桓彦范拿手好戏,他当即一口答应下来。
“然而武三思不可能将所有粮食都运到自己的堡垒中,他需要分散安置,换句话说,这些名义上属于他的粮食,其实并不在他手里。”
关键点来了,李冉眉毛一扬道,“随着平叛推进,某些被收复的地方中,其实就有囤积粮食的仓库,但官军人少,心思又扑在战役上,只把稳定地方治安的工作交给了各个乡绅和里正,这些人几乎都是地主老财,你说,他们会不会放着交出去的粮食不要?”
桓彦范顿时恍然,怒目道,“这些硕鼠!果然可恨。”
“别急,他们的小手段还没完。”
李冉继续补刀,“地主老财们收回了自家粮食后,知道这玩意精贵,就秘密囤积起来,不肯协助官府放到市面上稳定物价,粮食是基础物资,它一涨价,其余东西跟着涨,恶性循环。”
“他们这是在草菅人命!”,桓彦范气得破口大骂。
虽然他自己也有良田近百亩,名副其实的地主,但书香门第的吃相绝不会这么难看。
“对于他们而言,百姓越过不下去,便越会卖身给他们当佃农。”
有了在长安和洛阳的经验,地主老财的想干什么,李冉一清二楚。
简单来说,发国难财!
百姓的死活在他们眼里肯定比不上肥硕自己的腰包……天塌下来了,大不了换个皇帝做,又不影响他们在乡里传宗接代。
李冉嘴角微微上扬。
那份五年计划书中提到的改变士农工商阶层人数比例,绝对正确。
他已在长安和洛阳砍了地主老财们两刀,虽然效果显著,但还没到伤经动骨的程度。
而这被打成了烂摊子的河东道,正好是第三刀下手的好地方……不捅个刀刀见血,他名字倒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