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第七百四十章
西部军惨败的消息传回良州,宁国朝野震惊,十多万的西部军连同统帅魏征在内,竟然被平原军全歼,对这样的结局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包括严初和长孙渊宏在内。
折损了大将魏征和能征惯战的西部军,这对宁国军力的打击太大了,那么意气风发少年得志的严初也忍不住生出大难临头之感,风莫联军在南方势如破竹,连战连胜,风军在东部虎视耽耽,蓄势待发,这可如何应对?
这时候,右相张志弘趁机站出来提议,请求严初调遣长孙渊宏南下,以解目前的燃眉之急。
张志弘的提议得到许多宁国大臣们的支持,即便是非右相派系的大臣们也认为目前只有长孙渊宏能解南方之危。
不过严初却是犹豫不决。现在长孙渊宏是他手中最后一张王牌,自然要留下来保护都城,若是派到南方作战,一旦有个闪失或者东部的风军趁机攻来,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听完张志弘的提议,严初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问长孙渊宏道:“渊宏将军,你有何良策?”
从内心来讲,长孙渊宏是想去南方的,对魏征,他的印象谈不上好,但也绝对不坏,但西部军可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命根子,现在被平原军全歼,长孙渊宏的心都在滴血,要说不想南下去报仇血恨,那绝对是骗人的。
不过他的理智又不允许他这么做,毕竟东面还囤积有大批的风军,而且风军的举动十分反常,似乎并没有急于西进的意思,以唐寅的性格,定是在暗中谋划着什么,他不敢贸然离都。
他沉吟半晌,方冷笑一声,拱手说道:“臣无良策,只想留守都城!”说话之时,长孙渊宏连看都未看严初。
他对严初心存一定的埋怨,甚至是怨恨,要么你就不用自己,既然用了自己,却又不信任,如果当初他不把自己从河西大营调回都城,风军哪至于如此顺利的攻过漳河,西部军又何至于在魏征的统帅下全军覆没?可以说,西部军不是亡于平原军之手,而是折损在严初的手上。
严初并不知道长孙渊宏心里在想什么,不过看他如此傲慢的姿态,放于桌案下的手缓缓握紧拳头。在严初看来,长孙渊洪肯定是认为自己现在已无人可用,必须也只能倚仗于他,所以,他才敢在自己面前变的肆无忌惮,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严初和长孙渊宏这对君臣,考虑问题就从来没有想到一起去的时候,但谁又都不愿把心里话讲出来,导致谁都不信任谁,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
长孙渊宏的傲慢让严初恨的牙根痒痒,但是很无奈,他现在确实已无人可用,只能倚仗长孙渊宏。他暗暗叹了口气,转头对张志弘说道:“张相,渊宏将军所言也有道理,本王觉得还是让渊宏将军留守都城最为合适。”
张志弘皱起眉头,正色说道:“现在风莫联军的主力都在南方,若无大将抵其锋芒,恐怕用不了多久,风莫联军的主力就会打到良州,届时兵临城下,大王后悔莫及啊!”
“可是……”
严初犹豫着刚要说话,长孙渊宏已打断道:“可是我若南下,东部的风军突然发难怎么办?河西距离良州,急行军只需半月便可赶到,一旦风军杀来,都城又有谁能抵御风军?”
自己的话被他打断,严初心中更是气闷,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顾虑。
张志弘微微一笑,对长孙渊宏说道:“渊宏将军难道以为我大宁没人了吗?别忘了,就在个把月前,肖陵郡郡首林翰在代云城大败风军,全歼风军的天鹰军,那可是整整一个军团啊,现在东部的风军已元气大伤,吓的畏惧不前,别说打到良州,就连肖陵郡他们都打不下来呢!”
长孙渊宏很想骂张志弘是猪脑子,他强压怒火,冷声说道:“据我所知,天鹰军之败,是败在临阵换将上,并非是林郡首的谋略和战术有多高明。而现在唐寅又重新启用子缨,天鹰军也已重建,张相认为林郡首还能守得住吗?”
他说的是事实,但语气却太过强硬和傲慢,完全一副目中无人的姿态,好象宁国除了他长孙渊宏外,再没有会打仗的人了。众臣闻言,面面相觑,皆露怒色,即便是严初也大皱眉头,冷眼睨视着长孙渊宏。
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被长孙渊宏的话气到了,张志弘身子直哆嗦,伸手指着长孙渊宏,气吼道:“渊宏将军这么说……不觉得太……太轻视我大宁的才俊,太长敌人志气而灭自己的威风了吗?”
哼!长孙渊宏哼笑一声,扬起头来,环视众臣,慢悠悠地说道:“张相不必动怒,我说的也是实话。”
“你……”
“不要再吵了。”
严初拍案而起,瞧瞧张志弘,再看看长孙渊宏,心烦意乱的在王椅前来回踱步。
到底要不要派长孙渊宏南下,他实在拿不定主意,不派他,南方战事吃紧,聚集在佳尚郡的地方军肯定抵挡不住风莫联军的进攻,派他出去,自己身边又太过于空虚,万一东部风军突然发力,快速攻破肖陵郡,那都城可就危在旦夕了。
唉!最后,严初长长叹了口气,说道:“此事,本王还需再细细斟酌,日后再议,退朝!”说完话,他一甩袍袖,转身走了。
张志弘的提议因长孙渊宏的作梗而未被严初采纳,他当然不会就此罢手,能不能把长孙渊宏支离都城,可关系到他以后能不能坐上宁国的王位。
正如唐寅所说,在欲望与贪婪的趋势下,人的双眼往往会被蒙蔽,那么精明的张志弘,竟然没有看出风莫的吞宁之意,全当是奉天子之命讨伐,这也是件匪夷所思的事。
他回到家中,马上找来住在他府上的天眼人员,让他赶快给河西的唐寅传信,让河西的风军再攻肖陵郡,然后再败一场,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强硬的借口让严初调长孙渊宏南下。
按照他的意思,天眼探子给河西方面飞鸽传书,讲明张志弘的意图。
很快,传书便到了河西,最后交到唐寅的手上。
这段时间,唐寅可是一直在等良州方面的消息,现在终于接到张志弘的传书,他将内容仔仔细细看过一遍,然后闭上眼睛,陷入沉思。
过了许久,他才睁开双目,仰面轻笑,喃喃说道:“很好,看来,张志弘确实是在为我办事。”
张志弘让自己再吃一次败仗,明显是为了迷惑良州方面,之所以要这样做,也必定是他的进谏受到了阻挠。
不怕他提要求,就怕他无声无息的不提要求。
现在,河西大营的兵力又得到打量的补充,一是风国本土的第二批援军赶到,使天鹰军和直属军的兵力都恢复到十万,其二,是新军的重建。
原本天鹰军在风军中属于炮灰军团,现在新军取代了天鹰军的地位,成为风军中的新炮灰军团。组成新军的兵力基本都是宁人,下到士卒,上至千夫长甚至兵团长,清一色的宁人,只有军团长是风人,也是由唐寅亲自委任的,和原来一样,还是关汤。
上次新军全部折损于漳河,现在经过重建,又征集了五万左右的宁人,由关汤担任军团长。其实,新军还远未达到军团的编制,而关汤这个军团长的头衔也与萧慕青、梁启、子缨等人相去甚远,实际上军阶也只是比兵团长略高一点罢了。
由其统帅的官阶也可看出目前新军在风军中的地位如何。
接到传书之后,唐寅立刻下令,让天鹰军和新军联手去攻肖陵郡,子缨为主,关汤为辅,和上次一样,此战也是只许败,不许胜,但要如何做到看上去是大败而实际上损失又不大,那就得看子缨的本事了。
领命之后,子缨和关汤聚在一起,商议作战的计划。
关汤很有自知之明,也明白新军的作用是什么,他对子缨笑道:“子缨将军,这次就由我新军来打头阵,肯定会败的彻底,败的一塌糊涂。”
子缨闻言,忍不住笑了,摇头说道:“新军都是宁人,让你们去打头阵,又让你们去大败,那我们的意图是不是显得太过明白了?”
关汤挠挠头发,不好意思地憨笑道:“子缨将军,那你说怎么办呢?”
子缨还未回话,就听帐外有人说道:“子缨大叔,这次可不可以带我一起去?”
随着话音,韩战从外面走了近来。
唐寅把韩凝和韩战带回军营后,本想把两人直接送回风国本土去,不过韩战坚持要留下来,唐寅也没有多坚持,稍做考虑就同意了。
他可以留下韩战,但无法留下韩凝,韩凝毕竟是个女人,又未投军,留在军营中多有不便,而且风军正在整顿军纪,唐寅身为国君,自然不好以身试法,何况身边还有子缨这个‘执法先锋’在看着他。
最终他留下韩战,派人把韩凝送回盐城,并拍着胸脯向她保证,绝不会让韩战伤到一根汗毛。(未完待续)
西部军惨败的消息传回良州,宁国朝野震惊,十多万的西部军连同统帅魏征在内,竟然被平原军全歼,对这样的结局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包括严初和长孙渊宏在内。
折损了大将魏征和能征惯战的西部军,这对宁国军力的打击太大了,那么意气风发少年得志的严初也忍不住生出大难临头之感,风莫联军在南方势如破竹,连战连胜,风军在东部虎视耽耽,蓄势待发,这可如何应对?
这时候,右相张志弘趁机站出来提议,请求严初调遣长孙渊宏南下,以解目前的燃眉之急。
张志弘的提议得到许多宁国大臣们的支持,即便是非右相派系的大臣们也认为目前只有长孙渊宏能解南方之危。
不过严初却是犹豫不决。现在长孙渊宏是他手中最后一张王牌,自然要留下来保护都城,若是派到南方作战,一旦有个闪失或者东部的风军趁机攻来,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听完张志弘的提议,严初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问长孙渊宏道:“渊宏将军,你有何良策?”
从内心来讲,长孙渊宏是想去南方的,对魏征,他的印象谈不上好,但也绝对不坏,但西部军可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命根子,现在被平原军全歼,长孙渊宏的心都在滴血,要说不想南下去报仇血恨,那绝对是骗人的。
不过他的理智又不允许他这么做,毕竟东面还囤积有大批的风军,而且风军的举动十分反常,似乎并没有急于西进的意思,以唐寅的性格,定是在暗中谋划着什么,他不敢贸然离都。
他沉吟半晌,方冷笑一声,拱手说道:“臣无良策,只想留守都城!”说话之时,长孙渊宏连看都未看严初。
他对严初心存一定的埋怨,甚至是怨恨,要么你就不用自己,既然用了自己,却又不信任,如果当初他不把自己从河西大营调回都城,风军哪至于如此顺利的攻过漳河,西部军又何至于在魏征的统帅下全军覆没?可以说,西部军不是亡于平原军之手,而是折损在严初的手上。
严初并不知道长孙渊宏心里在想什么,不过看他如此傲慢的姿态,放于桌案下的手缓缓握紧拳头。在严初看来,长孙渊洪肯定是认为自己现在已无人可用,必须也只能倚仗于他,所以,他才敢在自己面前变的肆无忌惮,完全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严初和长孙渊宏这对君臣,考虑问题就从来没有想到一起去的时候,但谁又都不愿把心里话讲出来,导致谁都不信任谁,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
长孙渊宏的傲慢让严初恨的牙根痒痒,但是很无奈,他现在确实已无人可用,只能倚仗长孙渊宏。他暗暗叹了口气,转头对张志弘说道:“张相,渊宏将军所言也有道理,本王觉得还是让渊宏将军留守都城最为合适。”
张志弘皱起眉头,正色说道:“现在风莫联军的主力都在南方,若无大将抵其锋芒,恐怕用不了多久,风莫联军的主力就会打到良州,届时兵临城下,大王后悔莫及啊!”
“可是……”
严初犹豫着刚要说话,长孙渊宏已打断道:“可是我若南下,东部的风军突然发难怎么办?河西距离良州,急行军只需半月便可赶到,一旦风军杀来,都城又有谁能抵御风军?”
自己的话被他打断,严初心中更是气闷,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顾虑。
张志弘微微一笑,对长孙渊宏说道:“渊宏将军难道以为我大宁没人了吗?别忘了,就在个把月前,肖陵郡郡首林翰在代云城大败风军,全歼风军的天鹰军,那可是整整一个军团啊,现在东部的风军已元气大伤,吓的畏惧不前,别说打到良州,就连肖陵郡他们都打不下来呢!”
长孙渊宏很想骂张志弘是猪脑子,他强压怒火,冷声说道:“据我所知,天鹰军之败,是败在临阵换将上,并非是林郡首的谋略和战术有多高明。而现在唐寅又重新启用子缨,天鹰军也已重建,张相认为林郡首还能守得住吗?”
他说的是事实,但语气却太过强硬和傲慢,完全一副目中无人的姿态,好象宁国除了他长孙渊宏外,再没有会打仗的人了。众臣闻言,面面相觑,皆露怒色,即便是严初也大皱眉头,冷眼睨视着长孙渊宏。
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被长孙渊宏的话气到了,张志弘身子直哆嗦,伸手指着长孙渊宏,气吼道:“渊宏将军这么说……不觉得太……太轻视我大宁的才俊,太长敌人志气而灭自己的威风了吗?”
哼!长孙渊宏哼笑一声,扬起头来,环视众臣,慢悠悠地说道:“张相不必动怒,我说的也是实话。”
“你……”
“不要再吵了。”
严初拍案而起,瞧瞧张志弘,再看看长孙渊宏,心烦意乱的在王椅前来回踱步。
到底要不要派长孙渊宏南下,他实在拿不定主意,不派他,南方战事吃紧,聚集在佳尚郡的地方军肯定抵挡不住风莫联军的进攻,派他出去,自己身边又太过于空虚,万一东部风军突然发力,快速攻破肖陵郡,那都城可就危在旦夕了。
唉!最后,严初长长叹了口气,说道:“此事,本王还需再细细斟酌,日后再议,退朝!”说完话,他一甩袍袖,转身走了。
张志弘的提议因长孙渊宏的作梗而未被严初采纳,他当然不会就此罢手,能不能把长孙渊宏支离都城,可关系到他以后能不能坐上宁国的王位。
正如唐寅所说,在欲望与贪婪的趋势下,人的双眼往往会被蒙蔽,那么精明的张志弘,竟然没有看出风莫的吞宁之意,全当是奉天子之命讨伐,这也是件匪夷所思的事。
他回到家中,马上找来住在他府上的天眼人员,让他赶快给河西的唐寅传信,让河西的风军再攻肖陵郡,然后再败一场,只有这样,他才能有强硬的借口让严初调长孙渊宏南下。
按照他的意思,天眼探子给河西方面飞鸽传书,讲明张志弘的意图。
很快,传书便到了河西,最后交到唐寅的手上。
这段时间,唐寅可是一直在等良州方面的消息,现在终于接到张志弘的传书,他将内容仔仔细细看过一遍,然后闭上眼睛,陷入沉思。
过了许久,他才睁开双目,仰面轻笑,喃喃说道:“很好,看来,张志弘确实是在为我办事。”
张志弘让自己再吃一次败仗,明显是为了迷惑良州方面,之所以要这样做,也必定是他的进谏受到了阻挠。
不怕他提要求,就怕他无声无息的不提要求。
现在,河西大营的兵力又得到打量的补充,一是风国本土的第二批援军赶到,使天鹰军和直属军的兵力都恢复到十万,其二,是新军的重建。
原本天鹰军在风军中属于炮灰军团,现在新军取代了天鹰军的地位,成为风军中的新炮灰军团。组成新军的兵力基本都是宁人,下到士卒,上至千夫长甚至兵团长,清一色的宁人,只有军团长是风人,也是由唐寅亲自委任的,和原来一样,还是关汤。
上次新军全部折损于漳河,现在经过重建,又征集了五万左右的宁人,由关汤担任军团长。其实,新军还远未达到军团的编制,而关汤这个军团长的头衔也与萧慕青、梁启、子缨等人相去甚远,实际上军阶也只是比兵团长略高一点罢了。
由其统帅的官阶也可看出目前新军在风军中的地位如何。
接到传书之后,唐寅立刻下令,让天鹰军和新军联手去攻肖陵郡,子缨为主,关汤为辅,和上次一样,此战也是只许败,不许胜,但要如何做到看上去是大败而实际上损失又不大,那就得看子缨的本事了。
领命之后,子缨和关汤聚在一起,商议作战的计划。
关汤很有自知之明,也明白新军的作用是什么,他对子缨笑道:“子缨将军,这次就由我新军来打头阵,肯定会败的彻底,败的一塌糊涂。”
子缨闻言,忍不住笑了,摇头说道:“新军都是宁人,让你们去打头阵,又让你们去大败,那我们的意图是不是显得太过明白了?”
关汤挠挠头发,不好意思地憨笑道:“子缨将军,那你说怎么办呢?”
子缨还未回话,就听帐外有人说道:“子缨大叔,这次可不可以带我一起去?”
随着话音,韩战从外面走了近来。
唐寅把韩凝和韩战带回军营后,本想把两人直接送回风国本土去,不过韩战坚持要留下来,唐寅也没有多坚持,稍做考虑就同意了。
他可以留下韩战,但无法留下韩凝,韩凝毕竟是个女人,又未投军,留在军营中多有不便,而且风军正在整顿军纪,唐寅身为国君,自然不好以身试法,何况身边还有子缨这个‘执法先锋’在看着他。
最终他留下韩战,派人把韩凝送回盐城,并拍着胸脯向她保证,绝不会让韩战伤到一根汗毛。(未完待续)